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08317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 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关注与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涉及到社会生活、自然科学、人际关系等。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理解教材并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这样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文章,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要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而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

2、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所倡导的“权威期望”效应那样来鼓励每一个学生。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平时寡言少语,在班上默默无闻,上课从不积极回答问题,下课也从来不找老师问问题,交流思想。于是,笔者便找机会想激励一下他。一次在学习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时,便让大家谈论一下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文内容谈论了很多。当我走到那位同学的座位前时,听见他小声地对同桌说:“其实我也有错,我没和父母商量就把贵重东西送人了。”我听到之后,就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的父母的确是很不对的,特别是妈妈伤害了孩

3、子们之间的纯真友谊,但我们把视线拓展开来再思考一下,我把东西一声不吭就送人了,这样做对不对?”接着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那位同学身上,让他站起来回答。那位同学轻声说道:“不对,我们年龄还小,对于一些事情应该征求父母的意见,不能自作主张。如果我给父母讲明白为什么要送木雕给朋友,也许父母会尊重我的决定。”经过这样的几次鼓励,那位学生的信心不断增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这种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其次要进行

4、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精神食粮,磨练意志。例如,第五册中的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仲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当然,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有所不同,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心理素质的内容很广泛,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而且,作文批阅又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思想的独特机会。如果你是学生信得过的教师,学生就会把他的思想袒露给你,这样也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予及时疏导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排除心理障碍。所以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位好的心理指导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