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07849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主体性是人类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这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学不仅研究主体,而且要更多更好地突出主体。中学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在主体性教育上担负重任 ,因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因此,语文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民族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精神风貌等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应

2、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突出主体。再联系传统语文教育看,早就高喊“放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而实际上被应试教育、升学压力、各种竞争等限制,其实还是“先生讲,学生听”的一种“淘汰教育”、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在这种历史久远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主体这一问题曾被重视,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我们提出“回归”“ 突出”,这是面对传统教学的时弊与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而提出的。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主体呢?这个问题认识容易实践难,这就充分反映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艰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从几个方面谈一谈。首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中

3、要特别注重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一、注意摆正师生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认识到我们是利用教学来成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借助于教学来成就教师自己的。因此我不会为了应付某一次考试而赶进度,我不会为表演一堂公开课而私下跟学生做背离常规的沟通,我不会为哪个学生因为考差了认为他拖了整体的后腿而去责罚他,我不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了我的意见或“揭了我的短”而恼羞成怒总之,我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的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落实到我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这不仅尊重了学生,而且在很多方面真正的维护了教师的尊严与师生间的友好。二、注意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伦理关系,极力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的良好

4、氛围,努力为课堂上学生的畅所欲言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创造条件。因此,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外,学生都能跟我和睦友好相处,只要是学生想说的都基本上能够愿意跟我说,从学习到生活、从对别人的评价到自己的情感纠葛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亲近与彼此信任的良好心态。三、注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这是师生平等伦理观在课堂上的落实与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不以权威、法官、裁判、尊长的面目出现,而是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鼓动者加入到学生中去所以,我在课堂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表扬、欣赏、鼓励、引导等,从没有那种智者的语气、先知的神情我很注意我对学生学习行为评判时的措词用语、态度与神情不是真诚恳切

5、的,就是协商讨论的除必要时宁可贬损自己,也从不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这不是故作的一种状态,而是从心底里生发出来的一种认识。其次,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呢?一、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在提问时,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先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让他们在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最后才让学生代表起来说说。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注意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不管它是切题还是不切题的、有效还是无效的、积极还是消极的,都认真而有区别的对待。这既尊重了学生,又可保证紧扣住教学的“主题”。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学生的需要和

6、课堂教学的实际,是可以突破原定教学课时的限制,可以临时调整教学计划的。也因为这样,同样教学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程序的轻重详略的处理甚至呈现的方法方式也多有不同。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学”进行小结和反思,要由“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变为基于学生教自己的学”。总之,每个学习环节都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二、注意处理好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老师的评价恰到好处,保护学生的自尊、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时首先必须保证的。对学生的思考意见当中存在的欠缺是必须在这个前提下予以指出的或委婉的指出、或巧妙的引导他做深入的或换角度去思考、或交给其他学生讨论另外

7、,还可以利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深入、激发学生获得新的发现,有时这种评价还可能成为我搭桥过渡、煽风点火、别开生面的契机学习最能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最能体现你的师生伦理观,也最能体现你的教育教学思想,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三、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良好的思维品格的培养。就中学语文学习而言,学生最最需要的就是:想象、联想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对既有知识的优化整合,还是在既有知识基础上的发明、创新,都离不开这三种最基本的思维,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思维元”,其他许多的思维变式如什么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等,都是以这三个思维元为基础

8、的。就思维品格而论,想象必须“丰富”、联想必须“自然”,推理则必须“严密”,但不管是想象、联想,还是推理,都必须力求“敏捷”,所谓“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等,都是因为思维不敏捷造成的遗憾。这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与推理思维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但不管怎样的思维训练,都是以思维品格的训练为前提的。比如,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有深入、细致、全面思考的习惯,要有怀疑与探究的意识,要有怀疑与探究的热情,要有求异求新的冲动,要有怀疑、批判、提出个人见解或主张、观点的勇气。当然,怀疑与探究的意识和热情,是推动我们思考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我们思维、健全我们思维的驱动器。一切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思维

9、,即一切有价值的思维莫不是从“怀疑与探究”起步或生发的。我以为在培养学生思维品格与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最首要的就要千方百计的促使学生思维(思考)意识的形成,思维勇气的成长,思维热情的(冲动)的产生,当然思维的方法的教育也就在其中了,至于思维的结果却在其次,可以暂时不去计较。我以为作为高中教育,思维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思维意识、思维热情和思维品格的培养上,对方法与结果的要求应该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高中的基础教育毕竟与大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有所区别。比如要培养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培养他的创新意识、创新胆量、创新热情(冲动),具备了这三个基本要件之后,他自然就会想要谋求创新成果,他有了谋

10、求创新成果的念想,就自然会能动地去寻求排比种种创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得以健康的成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处理好以上所说的若干问题外,更注意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课上要注意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此,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做到在课堂上连续讲授最多不得超过五分钟,整堂课总讲授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二十五分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矫正既往自己主观发挥过多、牵制学生过多的毛病,我在力求实现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课堂上每一个生成性问题(这不意味着对每一个生成性问题都得给予圆满的解决,但决不可以充耳不闻,必须给予合适的评价)。在课堂上我常常是“踢皮

11、球”的,把自己预设的问题与从学生中来的问题,尽量都踢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我认为教师自己不妨懒一点,装得傻一点,我相信俗语说的“懒婆娘生巧女”的道理,我们相信老子的“大巧若拙”“有所不为始能有所为”(教师有所不为,学生就可能有所为了)的处事哲学,我们相信先天太极图喻示我们的阴阳消长的动态运行规律。课堂上学生动口多了,他们得到的思维训练的机会也就多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格也就容易在这动态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四、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生命体来培养。面对每个文本,都要努力把理想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同时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生命健康成长。就是说,教学中不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获得、考试分数,还要关注他们

12、的情感发展和品性提升。既关注学生外部行为的变化,也关注学生内在心灵的美化,把学生当作行为和心灵相融、知识和情感和谐的完整的生命体,哲学家克力希那穆提说:“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比如教学项链时,既要让学生学习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又要让学生体会由语言而表现出的主人公在不幸命运前的尴尬和勇毅;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既要让学生学习逻辑严密、气势磅礴的演讲语言,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演讲中表现出的为同胞的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坚定信念和非暴力的文明修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言和精神两方面同构共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涵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底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起来,那么就突出主体吧!我们希望这种学生主体意识的突出成为新课程环境下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自主性、体验性的语文课,我们期望语文课堂教学的花坛再次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