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06424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由写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摘要:作为写作的主体,学生常常陷入有话说不出口的苦恼当中。这是因为学生的体验、表达既受语言限制,又受写作要求、评价机制的限制,表现出或隐或显的不自由状态。本文通过对学生写作不自由状态的论述,试图辩证地把握写作的实质,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有限条件里积极进入写作状态,完成较高质量的作文。 关键词:体验语言表达策略 序言 冯骥才说:“写作是一种灵魂的自由,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行为。自由注定是写作的本质。自由对于写作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选择了写作,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自由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表达。”然而对学生而言“写作的自由受到极大的威胁与困扰”:君不见,学生搔首弄姿咬断笔端只为一个

2、开头,学生一鼓作气下笔如流却中途遇阻成为强弩之末,原因是不知如何写下去或是表达不出自己所想所感 如此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学生如何才能自由地写作?我认为与学生生活感悟的深刻与否、素材积累的多寡有关,但也不应忽略学生写作过程本身:将形之于心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应之于手的话语结构是写作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这个困难阶段的成因可以通过多方面来透视,本文只从语言学角度以及评价机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两点解决意见。 一从审美体验到话语表达的障碍 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佳作产生的前提,然而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却不一定能够“下笔如有神”。因为从审美体验到话语表达,经历的是层层耗损,而不是等价交换,它会出现了因语言有

3、限而无法表达作者意图的现象。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对这种现象做了深刻的阐述:“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在他看来,无论体验多么深刻多么丰富,一经语言的转换就大打折扣,因为语言是实的,而意是空的、难以捉摸的,就好像整一的无限的空气在天地间怎样运行,就用一个容器把它装起来,到头来却把整一的事物割裂了,他体验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与原来的意图不符。其次,为寻求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作家常常感到有无以凭藉、无以言传的痛苦。就算是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在写战争与和平的时候说: 我曾无数次动手写一八一二年的历史,但却又把它放弃,有时,我觉得

4、这部小说的简单、平庸的文学语言和文学手法很配不上它的庄严、深邃而全面的内容,觉得没有可能把我所想的所要说的一切都说出来。 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理解托尔斯泰正在情感体验、语言选择以及内容表意的缝隙里挣扎的那种痛苦。可见用有限的语言来描述丰富的生命体验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大文豪如此,何况学生。难怪他们经常抱怨诉苦:“我不知道怎么写。”“我写不出来。” 从情感体验到话语表达,学生还受到写作要求的限制。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大型考试,学生写作时不得不考虑每一篇作文的考查要求。如202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实验区试题要求以“最好的奖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尽管这个题目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5、,却让一部分擅长议论或抒情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述。另外,扼杀个性的作文评价机制,尤其是考试作文评价机制为学生书写丰富多彩的生活设置了重重障碍。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的目标有如下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我们日常的作文训练或是中考作文都会对一部分思想游离在评分标准外的作文做低分处理。如学生写对前途的迷惘、对社会的失望,写青春的烦恼、莫名的哀愁,教师会认为格调灰暗,无病呻吟;学生写对异性的倾慕、对爱情的憧憬,写对学业的憎恨、对师长的叛逆,教师会认为是思想消极,心术不正。为了拿到好的分数,有些学生不得不搜肠刮肚,写下

6、不属于自己的话。这样,语言表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痛苦的事。 二形之于心应之于手的自由表达策略 针对上文提及影响学生自由表达的两种原因,我认为在写作过程中实施自由的表达策略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 积累之于作文表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关键是多读多背多抄,因为这样符合“厚积薄发”,知识的吸收积累与知识的创新应用之间的辨证发展的规律。中学生能够在多

7、读多背多抄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地去感知、感悟信息,去筛选、提炼信息,经过重组,将大量有用的信息存在大脑之中。新课标规定“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无疑是极佳的导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断强化背诵和抄写,语文素养才有厚实的基础,写作方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深入浅出,出神入化。 (二)创设学生自由表述的外在要素 1、放宽命题限制,激活写作动机 命题具有开放性,只有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才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话欲求,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其生疑、悬疑和质疑,产生追问、探究的兴趣和反思、批判的意识。四川汶川大地震生发出许多值得学生写作的

8、命题,如关于捐款多是否越有爱心的争论中,学生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 “爱心并不能让金钱来衡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只要我们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够了,这是我们对灾区每个人都一份祝福,一份帮助。捐多少有什么关系呢?这只在乎我们是否有这份心意罢了! “只要有心,捐多少都是自己的心意,不应该以捐款数目论大小。 舆论的压力很恐怖,寒了多少颗慈善之心哪!” “难道那些捐了一大笔钱的人真的是冷血的,只为了追求他们自己的名誉,而把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忘记得一干二净?难道人家无私地捐出一大笔钱,就要注定给你们评论他们只是为了名誉?这未免太不公平吧!” 即使捐款的数目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爱心”有多少,即使有些人真的

9、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富有,即使他根本把这件事当作游戏,也罢。他在“炫耀”的同时,不也为灾区增加了一分资金么? 现实始终要面对。也许爱心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但如今的现实就是重建家园需要金钱,需要实在的物资帮助。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衣食住行,再加上如今死的死,伤的伤,医疗所需的经费,有哪一样不需要金钱?也许那些“炫耀”的人们在无形中却干了些“好事”。 学生在此次作文中入情入境,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其实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写作欲望的情境;许多话题又有诸多条件,也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激情。如广东省中考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但对于长于800的文章

10、,我们会采取规劝的态度:700字左右最好。这样给学生的作文加上一个篇幅的限制,无疑是给学生作文的巧手(尤其是越到后面越才思泉涌的学生)上了镣铐,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了。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放宽命题限制,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一见文题就能使往日生活积累涌上心头,浮现眼前,认为文题甚合已意,产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乐于表达之感,就能给学生更大的表达空间。 2、优化作文评价,珍视独特感受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若无情感,写出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无感染力。即使是作家,也有无灵感的时候,也需要去采采风,体验体验生活,激发激发情感。作为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同样是当代中学生的生活模式,他们丰富的情感

11、需要老师去激发,去调动。因此,作文教学有必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再现生活真实,指导学生学会把心贴近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把这种对生活的体验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了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达到“言为心声”的写作境界。 例如面对汶川大地震如此震撼人心的事件,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学生纷纷执笔,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多文章歌颂人性中的真善美。“脆弱的生命,在死神面前不言放弃,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坚强地挺起来,因为有爱。”“因为有爱,奇迹正赶过来。” 有的披露大灾面前自己身边的真实现象: “生命的逝去竟变得蜡烛熄灭一样寻常,渺小的生命如何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 不就是死了几个外地人嘛,弄得电

12、视都没得看。 又要捐款,怎么又是捐款? 真倒霉,哪有钱啊? 其实,对生命的漠视才是最不能承受的痛。”(学生习作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像这种独特的感受是不容易获得的,当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识这些独特见解时,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肯定。看似细小琐碎的赞赏,却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更乐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自由表达策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交流氛围。 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表达的一般规律决定,学生需要在一种和谐、民主、互助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做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感人心荐,莫先呼于情”。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学语

13、言应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亲切的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每一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每一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励,一种情感的交融。使学生感到亲切,有一种安全感。这样学生才愿意表达,敢于表达。 (二)让学生自由表达,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从体验,理解到表达也是学生不断进行语言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是学生去粗及精,由里及表,逐步提升的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缓慢的,正如古人所写:“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此对于学生作文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至少应允许“正常”的慢习作。 (三)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

14、个长期培养的过程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细致、具体、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首先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生动简洁,有条理。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学生,让这些学生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这样有目的性的模仿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 (四)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健康表达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并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当然,把差异转化成财富,不是放任学生走上个人主义的极端,让其认为“真的”就是“对的”,“有我”就“无你”。健康的表达追求表达的品位和格调。相对而言,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年龄限制,或多或少的有些缺陷,有时就需要我们老师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以,在引导学生如实的表达自我时,也要保证健康的表达。 总之,学生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世界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他们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苦有乐。教师只有大胆鼓励学生有主见地书写自己的体验,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不断创新作文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创作激情,才能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彩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