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506209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理过程 (认知、情感、意志)2. 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5. 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6. 意志过程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3)问卷法 (4)测试法 (5)谈话法 (6)个案法 (7)教育经验总结法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2、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四、心理学的流派1. 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学生)内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方法:实验内省份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2. 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内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代表人物:华生内容:反对

3、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方法:客观实验4.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内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 精神分析理论(第二势力)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内容:异常行为和元意识;无意识里的性本能冲动是人的心理的根本动力。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催眠6.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内容:主张性本善,需要层次论7.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西蒙,奈塞尔内容: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研究。基础心理学第一章. 注意、感知和记忆 一、注意1.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

4、事物时的定向活动。2. 基本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3. 种类:无意注意:无目的、无努力。 影响因素: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有意注意:有目的、有努力。 影响因素:P22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努力。4. 品质:(了解每个品质的范围和影响因素)(1)注意的范围(在地上撒石子,一瞬间辨认)(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一心多用;一边背诗一边手写另一首诗;司机开车既要驾驶车辆又要注意车前行人;老师既要讲课又要板书又要观察学生听课情况;骑自行车时眼睛注意前方,脚蹬踏板,手控制刹车)(4)注意的转移(区分注意分散)二、感觉和知觉1. 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察觉出的最小刺激

5、量的能力。绝对感受阈值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是指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受阈值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这部分看懂明白就好,阈下意识对广告学有较大的影响)2. 感受性的发展变化(1)感觉的适应:适应是指在刺激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的变化。(2)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可以是同一种感觉之间,例如对比现象,月明星稀,吃了酸苹果再吃甜点。(3)感受性与训练:炼钢工人,燃料工人,聋哑人,盲人,受过专门乐器训练的小学生3. 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4.

6、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对比律,组合律和协同律。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制定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使其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三、记忆1. 种类:(1)按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机械记忆,意义记忆(3)根据对记忆过程的目的性:无意记忆,有意记忆(4)根据信息保存的时间长短:感觉记忆,

7、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时间短,容量大短时记忆:时间短,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时间长,备用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注意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复核2. 过程与规律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3.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保证课间休息,适当调节教学进度,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提高学生对记忆意义的认识。(2)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及时,适量,计划科学性,适当的学习程度(1.5倍),经常性和多样化。第二章. 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1. 概念: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部

8、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应。2. 种类:(1)根据思维抽象性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技巧分:辑合思维(求同),发散思维(求异,变通,流畅性)(3)根据思维过程分:直觉思维(非逻辑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4)根据智力品质分:常规性思维(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3.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4. 品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逻辑性5. 创造性思维:(1)概念:以新异、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相对于一般思维而言的,它是指在创造性活动时应用新的办法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

9、养观察力,丰富专业知识,增强好奇心,激发灵感,锻炼意志(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扩展思维训练,摆脱习惯思维训练,缺点列举训练,愿望列举训练,想象训练二、想象1. 种类:无意想象:无目的,不自觉产生有意想象:有目的,自觉产生(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科学幻想,理想,空想2. 过程:黏合:美人鱼,猪八戒夸张:两种形式扩大(千手观音,九头鸟),缩小(小矮人)典型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阿Q,祥林嫂拟人化:米老鼠,圣诞老人3.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爬山法(3)影响问题解

10、决的因素:问题情境,动机、情感与人格特征,知识经验,定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第三章. 情绪与情感 1. 情绪的功能:(1)适应 (2)动机 (3)组织 (4)社会(信号) (5)调节2. 情绪的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情绪状态:(1)心境(缓和,时间长,非定向的弥散性)(2)激情(猛烈,迅疾和短暂)爆发 短暂 指向性(3)热情(稳定,有力,持久和深刻)(4)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机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体验)3. 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3.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方法:(1)生理调节法:肌肉放松(2)认知调节法:不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调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

11、距,消除不合理信念(3)行为调节法:奖励,角色扮演,想象放松(4)宣泄调节法:哭,体育运动,倾诉(5)环境调节法:暂时逃离或隔离,主动改变第四章. 意志与智力一、意志1.特征:有自觉的目的,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2. 行动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制定计划(2)执行阶段3. 意志品质(1)自觉性(盲目性)(2)独立性(受暗示和独断性)(3)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4)坚韧性(动摇)(5)自制性(冲动性)二、智力1. 概念: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对环境的一种综

12、合能力。遗传物质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智力发展的现实性。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2. 与智力相关的几个概念(1)能力(2)知识与技能(3)创造力3. 智力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2)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4)三维结构说4. 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感知,记忆和思维(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有差异:早慧,大器晚成,中年成才(4)性别差异:数学,言语,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学习心理学 第五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1.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

13、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 分类:3. 依据学习内容分:知识,技能,行为规范4. 根据学习结果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5. 依据学习目标分:认知学习(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6. 依据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顿悟理论苛勒(刺激反应),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需要意识为中介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获得、转换、评价3. 奥苏泊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1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条件:学习材料,学习者自身因素先行组织者技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4.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信息流、控制结构)学习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三、知识的类型1. 按反应活动的深度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2. 按反应活动的表征方式和作用的不同分:陈述性知识 看,程序性知识 做,策略性知识四、技能的种类1. 动作技能:打字,绘画,滑冰,弹琴,做体操,织毛衣,剪纸

15、2. 智力技能:阅读,心算,作文构思,实验设计五、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训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作定向-首要环节动作模仿-重要环节动作整合-过渡阶段动作熟练-最终形成阶段2.中小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1)准确的讲解与示范(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适当的反馈(4)熟能生巧第六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1. 激活-促使个体 产生学习行为2. 指向-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学习内容3. 维持-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4. 调节-调节个体学习行为强度,时间和方向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4)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