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50595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建史考试重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城建史重点1,古代城市的形成 【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1、应该而且必须具有和广大乡村聚落不同的形态要素和特征,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 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上述五条标准,第一条是前提,第二三条是实质,第四五条是基础和保证。【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起源: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

2、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2,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城建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大意:建筑师营建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门,城中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道路宽度为车轨的九倍,城中间为王宫 ,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后面为商业市场,市与朝各占地一百亩。这一规划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天子为中心,强调都城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还规定:“环涂以为诸候(城)经

3、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制度产生背景】1、社会伦理。探讨自然、社会的规律和秩序。2、周朝礼制思想是儒家学说的基石。3、礼乐关系的建立,本质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为精神世界政治制度而服务。【对古代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影响】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此种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等级思想贯穿其中。严整、有韵律感、程式化。 2、城市规划的独特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要为政治制度的建

4、立服务。“礼乐并重”,在礼制原则下体现城市与建筑的形象与空间序列。 3、周礼中的祭祀观念影响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延伸1: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2005)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自始至终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基

5、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 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周礼考工记在汉以后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增加在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型。 延伸2: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2004)1、主体规划:平面方形,中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城西面建社稷坛,城东面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2、 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3,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主要内容及对古代

6、规划的影响【制度】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市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这里讲到选择城址应该注意的条件,强调了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要求城市布局要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地形地势,形态不必方正,道路不必横平竖直。 管子大匡又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这种对城市讲求实际的功能分区至今还为城市规划建设所遵循。【背景】1、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除官营手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许多私营手工业,这是由于解放了奴隶变成了较自由的小生产者的缘故。商业也繁荣

7、起来。 2、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等社会制度一系列大变革。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各种学术思想应时而生,出现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特别是周初分封诸侯的结果,导致诸侯国强大起来,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诸侯国总是城池建设,纷纷筑城自卫。努力发展经济,发展水陆交通运输。周天子地位岌岌可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影响】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4,秦咸阳【选址】咸阳位于关中地区的中心,地势险要。北依高原,南临渭水,是关中东西交通的枢纽。渭

8、水在其附近折向东北,城市用水也便于解决。得名与选址和“山南水北为阳“的中国本土阴阳地理观念有关,选择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阳性地,这两者都是都城选址的理想条件。(比较:秦王陵选址于山北水南的阴性地)【建设简史】秦咸阳在孝公初建时,本建在渭水北岸上,削山坡为土台,主要以咸阳宫为主。大约至迟到秦昭王时,在渭南建有一处兴乐宫。咸阳真正得到大发展还是在秦统一六国后的十多年内。秦始皇又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使咸阳人口聚增。渭河以北用地不够,便向渭南发展。【规划思想】象天法地:渭河=银河,横桥、阁道=鹊桥。两大宫殿群:咸阳宫(北)和阿房宫(南)隔渭河相望。把山和水纳入城市范围中进行规划设计【要点

9、】秦咸阳是一座规模很大、但在布局上又比较松散、绵延地域很广的城市。5,西汉长安【选址】渭水之南,龙首原高地以北,与咸阳毗邻,并利用秦兴乐宫建造起来的。“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东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建章宫。【规划布局特点】1、平面配合

10、地形呈不规则矩形,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意义】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大一统帝国兴建的第一个都城,其规划布局已同战国时都城有很大不同:1、改变了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2、从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附会周礼考工记的规制:城的平面形状基本近于正方形;十二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面各三个城门;长乐和未央等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东市和西市位于城的北部,这也与“面朝后市”相符。旁三门、面朝后市3、在规划建设上,宫殿占

11、地面积大,占全城面积的1/2以上,且集中在城的中南部。4、居住区共有160个闾里,位于城的东北部、城外靠近城门的地区和各宫殿之间。5、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大,约40万。6、为加强集权,管理贵族富豪,在长安周围皇陵处设陵城(消费性城市,人口10-20万,茂陵27万最大),形成了城市带。6,东汉洛阳 【选址】背山面水:北靠邙山,南临洛水。不仅有天然的屏障,而且是交通要冲。 【规划布局特点】 1、总面积9.5平方公里。城的平面形状不甚规整,但大体上近于长方形,南北9里,东西6里(故称九六城)。 2、城内的宫殿,主要是南宫和北宫,之间有复道相连(供皇帝使用)。 宫殿占总面积的1/3以上。 3、贵族居住区主

12、要居住在城东,一般平民可能多住在城外。 4、建有马市、南市(分别位于城的东郊和南郊)、金市(城内西部)补:五行中金为西。上述两点可以看出,九六城具有内城的性质。总之,东汉洛阳城建设布局已经不拘泥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7,曹魏邺城形态及布局:城市平面呈矩形。城南三座城门,北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城市中偏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宫城东部为曹操起居及办公的场所,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宫城以东是戚里,为王室贵族居住区,宫城以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干道南面为一般居住区,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业作坊。-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

13、特色曹魏邺城为诸侯王都,等级低于帝王城,邺城的规划体现了“法后王”的革新精神,又需继承儒家“贵贱不愆(qian)”的礼制等级制度。总体的布局采用营国制度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并遵循礼制规划秩序而设计的,宫廷区是全城中心,各分区都是按自己功能和礼制等级,依方位尊卑环绕中心布置的。邺城继承了前期封建社会综合运用城郭规划概念的传统,形成市南宫北的规划格局。文昌殿中轴线为城之规划结构的主轴线。为适应当时群雄角逐的形势需求,布局多着眼军事。路网格局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宫廷区的朝寝布局颇具特色。形式异于”前朝后寝“,本质仍遵循礼制传统。各功能区用地结合实际要求,合理分配,克服了汉代都城用地比

14、例失调的弊端,减少宫廷区用地,保持较为恰当的比例。-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中有重要影响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结束了以前宫室和闾里杂处的局面,宫城和坊里不穿插,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城郭之制,轴线对称,主次分明,被道路划分的井然有序的坊里,均体现出一种秩序,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后代唐长安等城市有显著影响。参考周礼城市营建制度,以宫为中心,左祖右社,又富于创新。拨秦汉乱,返周制齐,使礼制重新被认识,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权应变,三台的防御功能以及各功能区的占地比例均体现了大胆、灵活、创新的规划思想。8,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 -建康城的建设发展历程春秋越筑越城,战国楚筑金陵邑城(石头城)。作为都城始自东吴孙权。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相继在这里建都,史称“六朝”古都。 【选址】 虎踞龙盘:堪舆四灵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南京东有钟山龙蟠,西有石头虎踞,前有秦淮河,后有玄武湖,同时西北有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