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505467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型压缩机检修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BOG压缩机目录第1章 目的 第2章 型号及技术参数第3章 工作原理第4章 构造第5章 技术要求第6章 检修程序第七章 验收 Word 资料第一章 目的 本手册适用于L型压缩机维护检修第2章 型号及技术参数型号: LW-9.2/17.5型式: L型三级水冷式排气量: 9.2m/min(吸气状态)进气压力: 0.006Mpa(G)排气压力: 1.75Mpa(G)功率: 87KW气缸直径: 310/270/155mm传动机构润滑方式: 油泵循环润滑压缩机传动方式: 直联传动机身内润滑油温度: 70活塞行程: 200mm主机转速: 485r/min第三章 工作原理 原动机带动曲轴旋转,而曲轴通过

2、连杆与活塞杆相连,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活塞在汽缸内对气体进行压缩。整个工作过程分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过程。第4章 构造 压缩机为L型,三级压缩,水冷却活塞式,气缸中心线夹角为90,直立者为一级气缸,卧置者为二、三级气缸,由电动机经弹性联轴器直联驱动。压缩机为整体撬装式。第5章 技术要求 经常注意压缩机的保养及定期检修,是延长机器寿命,减少事故的重要方法。定期检修的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下面是一般工况下的检修周期:1. 每工作300350h后:1) 清洗吸排气阀,除去脏物,并检查阀片是否平整,弹簧是否完好。2) 清洗机身内润滑油过滤网。2. 每工作700750h后:1)

3、检查连杆小头瓦与十字头销和大头瓦与曲拐之间配合是否正常。2) 检视,吹除及实验安全阀的灵敏度。3. 每工作25003000h后:1) 更换机身油池内润滑油(最好在机器停车后立即将废油放出,以免杂质沉淀,不易放出)。更换新油前必须清洗油池及各处油路,油泵和油过滤器等。2) 校准压力表和油压表,吹洗其管路。3) 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4) 清洗活塞和活塞环、支撑环,并检查其磨损情况,若磨损量过大,应及时更换。5) 检查各处配合间隙,检修各摩擦部件、部位,或更换磨损零件。4. 每工作50006000h后:1) 拆洗曲轴,清洗油路。2) 分解气缸,清除灰渣及其它异物。3) 用苛性苏打水溶液(10-比重

4、单位)清洗气缸水套内的沉淀物,浸泡68h后将苏打水放出,再用净水冲洗干净。冷却水若为硬水,则水套应勤加清洗。4) 清除冷却器及排气管中的油垢,清洗后做水压试验。 第六章 检修程序1. 机器与地基的连接如果必须拆卸时,应放在最后进行,以免机器移动,造成事故。2. 个各零件拆卸后应妥善保存,不得碰伤,螺栓或双头螺柱与螺母拧下后按原来的位置配套带上,以免丢失。3. 拆卸冷却器、气缸、曲轴等大件用吊车时应注意其重心,保证安全。4. 轴承座、连杆大头瓦,连杆和十字头等重要零件应注意装配位置(必要时可做上记号),以使装配时装于原来位置而达到原有的装配质量。5. 本机带有若干专门的拆卸工具,拆卸活塞时务必在

5、活塞尾部套上密合圈保护套,以免活塞杆螺纹刮伤填料、密封环及刮油环。6. 拆卸顺序1) 先拆去各级进、排气管、油管等。2) 拆去冷却器、分离器、缓冲罐。3) 拆去各级吸排气阀。4) 拆卸各级缸盖。5) 拆卸十字头螺母,将活塞和活塞杆一起取下。6) 吊住气缸,拧下气缸与机身的连接螺母,取下汽缸。7) 卸下十字头销,取出十字头。8) 拧下连杆螺栓及螺母,取下连杆。9) 拆下联轴器及齿轮油泵。10) 拆下轴承盖,取出曲轴。7. 装配须知装配前应将所有零件清洗干净,当以煤油清洗吸排气阀,气缸、活塞环等零件时必须待煤油充分挥发后,才可以装配。1) 装配时各摩擦面应涂上适量的清洁润滑油(气缸内应涂一层0号二

6、硫化钼)。2) 装配时应检查个零件的配合间隙以及活塞上下止点间隙并调整修配到规定数值(见主要配合件装配间隙)。3) 连杆大头瓦在装配前应用涂色法检查和配合零件的贴合情况,其接触面积应保持在75左右,接触不良时应刮研。两个连杆螺栓的紧固程度应一致,当间隙调整后应在螺栓及螺母头部重打对准标记,以便在机身内组合时保持间隙。4) 活塞环与活塞槽配合应松动,无卡死死现象;支撑环装配时开口处应朝上,装入气缸内应松紧适宜,不宜太紧,必要时可对支撑环内圆进行刮配。5) 各配合零件若发现有拉毛现象或毛刺等,则应修光,倒钝后再装配。6) 装配的步骤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第7章 验收 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检修记

7、录齐全、准确,试车正常,即可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移交生产。附:常见故障处理1. 传动机构、润滑系统1) 油压突然降低(正常工作压力为0.150.35Mpa)不小于0.1Mpa,不大于0.4Mpa.a. 机身内润滑油不够,应增添。b. 油泵管路堵塞或破裂,应检查修复。c. 油压表失灵,应更换。d. 油泵回油阀失灵,油回流入机身油池,应检修回油阀或其弹簧。e. 油泵本身或其传动机构之故障,可拆卸修理。2) 油压逐渐降低a. 油过滤盒或油过滤器的滤网逐渐堵塞,应清洗。b. 油管路各连接部位不严密,可拧紧螺母或加衬垫。c. 运动机构的轴衬(如连杆大头瓦)磨损过甚,间隙加大,泄油量过多,应检修轴颈与轴衬

8、。2. 安全阀1) 安全阀不能适时开启,应旋松调节螺钉进行吹洗,并重新校准。2) 安全阀门密封不严,应清洗污物或重新研磨配合。3) 安全阀开启后气压继续升高,系阀门开启度不够所致,应拆卸洗涤,检查其起落情况,调整后再予以安装。3. 工作摩擦面过热1) 供油不足,润滑油太脏,油质不好,油中含水过多而破坏油膜等,可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清除。2) 摩擦面有拉毛现象,应用油石修光。3) 连杆大头瓦抱得太紧,可用垫片调整之达到规定间隙。4) 轴承过热:a) 若轴承工作正常,尚发生过热现象时,可能润滑油供应不良,应找出排除。b) 在安装时因一个轴承基准位置装得不对,会产生该轴承或其他轴承发热。c) 若轴承发出

9、尖叫声,则因油太多,应调低油压。3. 压缩机有异常响声:1) 尖锐响声(如同金属直接撞击的声音),须准确判断、确定响声位置,并停车检查和排除。其原因可能如下:a) 活塞与气缸盖或缸座间落入硬金属块(如断裂的阀片等)。b) 活塞螺母或活塞碰触到气缸盖或气缸座。可能是螺母松动时活塞止点间隙不够。c) 气缸内有存水。d) 气阀松动。e) 连杆小头摩擦十字头 内侧顶部。f) 活塞杆与十字头连接松动,必须紧固螺母。2) 闷声(如同撞击的回声):应停车检查并消除,其原因可能是:a) 连杆轴承磨损,间隙过大或连杆螺栓松动。b) 轴颈椭圆度过大。c) 十字头与机身滑道间的间隙过大。4. 压力分配失调(某吸气阀

10、盖发热先检查该吸气阀):1) 各级压力不符合规定时:检查压力表、气阀、气阀垫片或活塞环,使其符合要求。2) 某级压力升高:检查下一级吸排气阀,检查压力表。3) 某级压力降低:检查该级吸排气阀、活塞环、压力表。5. 吸、排气阀漏气:1) 阀片断裂,阀片是易损零件,过早断裂原因如下:a. 阀弹簧折断引起阀片断裂。b. 弹簧不垂直或同一圈阀片上弹簧的弹力相差过大易使阀片断裂。c. 弹簧片失去弹力,使阀片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应更换弹簧。d. 阀片材料或制造质量不良。e. 进气不清洁。2) 阀片与阀座密封不严。a. 阀片与阀座密封不严。b. 进气不清洁使密封面脏污。c. 阀座支撑面的密封垫损坏。6. 排气温度过高:1) 冷却器失效,因冷却器管内结有污垢,降低冷却效率,应清洗冷却器换热管内部。2) 吸排气阀失灵,排气温度过高。7) 填料函漏气:1) 由于密封圈磨损后,收缩不均,造成与活塞杆配合间隙过大,应更换。2) 活塞杆磨损不均致使端面不圆,应精磨活塞杆或更换。8. 活塞环过快磨损:1) 吸入的气体介质不清洁,灰沙进入气缸,加快磨损。2) 活塞环或气缸光洁度损坏,增大摩擦系数加剧磨损。9. 排气带油的原因:1) 刮油环处有异物面影响刮油效果,应检查后清除。a. 刮油环因磨损后收缩不均与活塞杆配合间隙过大,应更换。b. 活塞杆磨损不均,应精磨活塞杆或更换。2) 填料环磨损,应检查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