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500314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艺考生化学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一第2讲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考纲考向素养考纲要求热点考向核心素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物质的变化(3)化学用语宏观辨

2、识与微观探析: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并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角度认识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模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1一念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2)Mg2的结构示意图:()(3)氯化铵的电子式:()(4)HClO的结构式:HClO()(5)比例模型,可以同时表示CH4和CCl4分子()(6)三元轴烯()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7)海带提碘、氯碱工业、氨碱法制碱和海水提溴,全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8)氯化铵、次氯酸钠、醋酸铵、硫酸钡

3、都是强电解质()(9)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10)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11)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反应均为化学变化()(12)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2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OH_O_NaHS_ HClO_HCN_ CO2_NaBH4_(2)写出下列微粒的结构式:乙酸(C2H4O2) _二硫化碳(CS2) _(3)已知化合物A(Fe3S4)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碳和镁形成的1 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

4、成2 mol Mg(OH)2和1 mol烃,该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真题引领1(2019全国,T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解析:D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

5、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2(2017北京卷,T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解析: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知能必备1正确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1)(2)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常见的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常见的混合物:分散系、高分子化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液、漂白粉、碱石灰、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盐酸、氨水、氯水、水玻璃、合金等。2物质分类中的“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

6、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5)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等。(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不一定是几元酸。(7)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

7、导电性。(8)盐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题组训练题组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下面是高考题的组合,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下列古诗中加点字对应的化学物质及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选项诗句相关物质相关说法A春蚕到死丝方尽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B蜡

8、炬成灰泪始干脂肪烃不饱和烃C沧海月明珠有泪碳酸钙强电解质D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氧化硅两性氧化物解析: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错误;蜡是石油分馏出来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烃,B错误;“沧海月明珠有泪”中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强电解质,C正确;“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玉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考点二物质性质和变化真题引领1(2019江苏,T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aCl(aq)Cl2(g)FeCl2(s)BMgCl2(aq)Mg(OH)2(s)MgO(s)CS(s)SO3(g)H2SO4(aq)DN2(g)NH3(

9、g)Na2CO3(s)解析:B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2(2018北京卷,T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

10、使用解析:B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显然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知能必备1正确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11、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原子,但这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辨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焰色反应、吸附褪色、潮解、熔化、汽化、液化、盐析、金属导电、电离化学变化干馏、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分解、电解、水解、裂解、油脂的硬化、氧化、水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卤化、硝

12、化、酯化、裂化、磺化、橡胶老化、风化、脱水、蛋白质变性、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题组训练题组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2)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3)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4)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5)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6)C(石墨)C(金刚石),该反应既是化学变化也是氧化还原反应()2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

13、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解析:AA项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项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由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为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项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是由于高锰酸钾溶液将催熟水果的乙烯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项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可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题组2多角度认识物质变化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

14、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选项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使用“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天工开物KNO3能自燃B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C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D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解析:AA选项,KNO3加热后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故不能自燃,说明不合理;B选项,鉴别KNO3和Na2SO4两种物质可根据物质组成中含有的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进行鉴别,若灼烧使火焰呈黄色,就证明是Na2SO4,若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就证明是KNO3,说明合理;C选项,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纯的方法是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