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485894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县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80分)和第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社会变迁易混易错卷面整洁100分分数40分30分30分6分减3-5分第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A. 农业的发展 B. 印刷术的改进C. 商业的繁荣 D. 陶瓷业的进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牛耕、图二的曲辕犁、图三的翻车均和农业密切相关,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

2、及印刷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商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陶瓷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 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C.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论证和

3、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观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不符合史实。封建时代,农业经济虽不断发展,但生产力水平有限,粮食生产相对过剩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表明,全国南北区域都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现象,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的趋势,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及土地制度变化农业商品化趋势3.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

4、加剧内忧外患 B. 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 激化中日矛盾 D. 防范东南沿海倭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朝海禁政策的消极作用,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明朝以来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中国沿海商人铤而走险,即体现由“商”到“寇”,而在由“商”到“寇”这一过程中,无疑就加剧了国家内部矛盾,而且国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力逐渐衰落。分析比较选项,可知,只有A符合题意。B

5、项说法本身不正确,说法绝对;C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D项表述不是题干作者所要强调的。综上,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4.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A. 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 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 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以看出,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5. 有学者认

6、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 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答案】B.6. 下面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 大批土著被卖为奴C. 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 工业污染损害健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自然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故A项错误;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非洲,不是美洲,故B项错误;美洲原本有大量印第安人,但是新航路开辟后殖

7、民扩张,欧洲人实行了殖民掠夺和大屠杀, 导致人口锐减,故C项正确;工业污染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的影响【名师点睛】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比较:1、不同点: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方向是自西向东,殖民地主要在非洲、中亚、东亚等地,且主要是殖民据点,面积不大且较分散;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方向是自东向西,建立了对中南美洲的征服,面积大。前者建立了海上霸权,后者建立了陆上帝国,其对外扩张的方向与其所控制的航线密切相关。2、评价:使殖民地人民陷入灾难,给殖民者带来巨

8、额财富;西、葡两国因把掠夺来的财富挥霍在奢侈享乐之上而日渐衰落下去;从葡、西海外扩张和掠夺得到实惠的荷、英、法等国壮大起来,并同葡、西展开了争夺商业和殖民霸权的斗争。1588年,英国海军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西、葡逐渐丧失了殖民强国地位;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亚、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以及经济的掠夺和剥削。同时,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7.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 瓦特给

9、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C. 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D. 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知识。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50年代。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瓦特不可能给朋友打电话,所以本题答案为为B项;其它三个选项均符合史实。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8.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

10、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 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 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表述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也是资源的一种,流向欧洲的是原材料,欧洲流向世界的是资本,所以并不能说全球资源只流向欧洲,B项错误;C项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段材料所描写的主题就是欧洲和世界的关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世界连接为一体

11、9.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出当时A.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B. 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 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 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一句,大意是说西方入侵本应该造成苏南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说明传统手工业与农业并存,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10.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

12、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成立后,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的发展实业的法令。新中国成立后摆脱了列强的控制,实现了民族独立 ,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 因此选择A。B只适用于辛亥革命之后“一战”,排除。C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由此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时间不符合。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错误

13、。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原因。11.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营企业改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故A项正确;是年;是年以后;D是1984年。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14、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名师点睛】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创举:和平“赎买”。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建设与改造并举。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单一公有制确立。四项准备: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建交。12. 下图是某位同学的一份历史课堂笔记。图中空白框应填入的正确选项是A.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步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15、道路密切相关,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现代史而非近代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能概括整个图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 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 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 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题干列举的各项法律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与外商合资、经营等活动提供了规范,使之制度化、法律化,表明政府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当时的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外界对此态度不明,制定这些法律可以减少外界疑虑,增强政府的可信度,能够有效吸引外资。颁布这些法律正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非表明我国已经融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