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82019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诗词五首《蒹葭》赏析素材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蒹葭赏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在诗经中,

2、“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属于民歌。这些作品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们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衡量,都是极有价值的,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大雅”和“颂”里面的诗则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有着浑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识和宗教色彩。其特点可用宋人郑樵的话来概括就是“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比”、“兴”三种。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谓“兴”,就是起兴的

3、意思,诗人借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词。总之,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对后代诗歌的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一些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从中吸取了养分,受到启发,他们忧国忧民,批判黑暗的现实的诗篇,在精神实质上,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注释】蒹葭(jin ji兼加):芦苇。蒹:末未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一说老青色。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霜花。白露成霜当在深秋的早晨。所谓:所说,这里指心里所想,伊人:那人。指所爱,所想念的人。在水一方:在河的那一边。一方、一边、一旁。溯洄(s素):从之,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去

4、找他。溯洄:逆流而上。从,寻找,追寻。之:她。阻:险阻,指道路崎岖难走。溯游:顺流而下。“游”同“流”指直流的水道。宛:宛然,仿佛。中央:中间。凄凄:同“萋萋”,与“苍苍”同义。(x夕):干。湄(mi眉):水边,即河的岸边。道阻且跻:道路险阻而且地势渐高,难于攀登。跻(j机):升高,即地势越来越高。坻(ch池):水中小块高地。采采:茂盛而色彩鲜明的样子。未已,未止,指白露未干。“霜”、“晞”、“已”三个字表示时间的变化,大约是从清晨到午前的光景。(s四):水边。右:向右转弯,指道路迂回弯曲。沚:水中的沙滩。【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

5、思想感情。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

6、间,脉脉不得语。”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此外,本诗在结构上重复叠句。全诗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选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如“萋萋”、“采采”分别放在“苍苍”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别取代“为霜”,这样既做到了一唱三叹,使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蒹葭是十五风中的一篇,可谓“风”类诗的代表,读它诗经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