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78127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7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cng( )桑,独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20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绽( )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却有如许震hn( )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幕神话和传奇。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呵( )护每一个生命。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2分) ( )A、坦荡如砥 不折不挠 忍俊不禁 漠不关心B、海市蜃楼 赫赫战功 叹为观止 无懈可击C、全神贯注 粘轻怕重 忙无涯际 历历在目D、无缘无故 扣人心弦 洗耳恭听 若无其事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迷人的柳江,总会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流连忘返。B、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C、老画家匠心独运的水鸟作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D、他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众不同,真是别有用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C、课堂上,老师向

3、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5、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2分)例句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6、古诗文默写。(10分)(1)若待上林花似锦, 。(杨巨源城东早春)(2)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3)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4)翅湿沾微雨,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无题)(6)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

4、论诗)(7)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8)李商隐无题中的“ , ”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7、名著阅读。(5分)“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屠户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的好!”(1)这段文字所写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分)作品: 作者:(2)请从这段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人?(3分)二、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10题。(5分)酬

5、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8、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分)9、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 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10、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6、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注】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钞:后来写作“抄”。 已:完毕。 斋:书房。 毫:笔。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诃语。(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 (

7、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3)如是者六七始已 始: (4)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就: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译文: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段的内容(2分)【甲】【乙】1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8题。(12分)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秘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本植物在风力或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

8、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葡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众所周知,水是动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

9、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谓是节约的典型了。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旋涡

10、,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15、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奥秘是什么?有何好处?(3分)奥秘:好处:16、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7、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这个采光原理”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18、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 )A、因为实心秆和空心秆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所以自然界一切植物的秆都应是空心的。B、恒温动物的体温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C、蜻蜒的翅膀重量仅0.005克,而面积却有4.6平方厘米,这种构造有悖于节约的法则。D、自然界中节约的神圣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如人们设汁制造了阻力很小

11、的雨滴状小汽车。(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13分) 远 行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为啥?”“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

12、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父亲黝

13、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