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64703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失误分析【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辨证论治;辨证失误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虽然成功地减少了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但中医辨治也时有失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举例浅析如下。1 典型病例例 1 潘某,女,80 岁。2006-11-06 初诊。反复胸闷、胸痛20 余年, 加重 1 周。平素全身酸痛不适,易疲倦。查体:体温36.4,心率 78 次/min,呼吸 16 次/min,血压 15.2/9.33 kPa(114/70 mm Hg),神清,精神尚可,自动体位,颈静脉不显露,两肺呼吸音清,左下肺闻及少许细湿口罗音,心率

2、 78 次/min,律齐。心前区闻及 2/6 级舒张期杂音,腹软,无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总胆固醇(TC)6.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4.15 mmol/L,余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T 波低平。2心脏超声: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1%。胸部 X 线片示:主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叶间裂增厚。B 超:肝、胆管、脾、胰未见异常。2005-02-26 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左主干+三支病变。建议行搭桥术,因故未实施。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3、脏病稳定型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胸痹。予氯沙坦 25 mg,每日 1次口服;卡维地洛 2.5 mg,每日 1 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 20 mg,每日 2 次口服;氟伐他汀 40 mg,每晚 1 次口服;氯吡格雷50 mg,每日 1 次口服。住院 1 周左右出现发作性腹痛、腹泻,无发热、呕吐,舌淡紫,脉濡不畅。血、粪常规正常。时值夏季,考虑湿滞内阻,肠腑传导失常。治宜化湿清热。方选藿朴夏苓汤合香连丸加减。药物组成:藿香 10 g,紫苏梗 10 g,厚朴 10 g,制半夏 10 g,茯苓 15 g,薏苡仁 30 g,白扁豆 30 g,砂仁 3 g,木香10 g,黄连 3 g,黄芩炭 1

4、0 g,焦山楂 10 g。水煎服,日 1 剂。服 2 剂,病情反剧,大便呈水样,临圊小便即大便,腹部阵痛,痛无定处,头昏乏力,面色萎黄,口干不渴,食欲减退。顿悟腹痛、腹泻因心力衰竭加重导致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之表现。证属中焦虚寒,转为温阳健脾利水,方选附子理中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药物组成:党参 15 g,制附子 6 g,茯苓 15 g,桂枝 6 g,白术 15 g,炙甘草 3 g,薏苡仁 30 g,甘松 10 g,干姜 5 g,白芍药 10 g。水煎,每日 2 次温服。服药 2 剂症状改善,再服 5 剂腹痛、泄泻得止,其余症状也随之改善。3按:本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失误,首先被腹痛、泄泻的主要

5、临床表现所迷惑,治疗上又未分清表里、内外之湿所致泄泻,忽略患者年老、20 余年胸痹病史,已脾肾两虚,水湿失运,寒湿滞于肠腑。疾病本质乃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关键乃中焦虚寒、水饮为患。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用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苓桂术甘汤既可温化水饮,又可利小便实大便。由于选方正中病机,故效如桴鼓。例 2 易某,男,78 岁。2007-05-17 由门诊收治入院。反复阴囊肿大 1 年余,辗转求诊多处。或以清利湿热或予抗生素联合利尿剂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有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脑梗死后遗症以及混合性痴呆病史。现症:阴囊肿胀,足肿,疲劳,无其他不适。查体

6、:体温 36.8,心率 80次/min,呼吸 18 次/min,血压 20.0/13.3 kPa(150/100 mm Hg),神志清,半卧位,颈静脉显露,双肺呼吸音低,右下肺可闻及轻微湿口罗音,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腹软,无压痛,阴囊肿胀如球、局部光亮不红,双下肢水肿,舌淡紫,苔薄白腻罩黄,脉细弦。心脏超声:心功能不全,心包腔少量积液,轻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LVEF 49%。肺动脉压 10.0 kPa(75 mm Hg)。B 超:肝淤血,肝囊肿,胆囊壁粗糙,胆囊息肉,脾大,胰回声未见明显异常,腹水。心电图:心房颤动,电轴左偏,4T 波改变。X 线片:心脏增大,心

7、功能不全,右胸腔积液。血生化:白蛋白 30 g/L,血钾 3.04 mmol/L,血钠 155 m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 116 g/L,白细胞计数 3.09109/L。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以右心衰为主;低蛋白血症。中医诊断:水肿。予地尔硫艹卓30 mg,每日 3 次口服;氯沙坦 50 mg,每日 1 次口服;呋噻米20 mg,每日 1 次口服;螺内酯 20 mg,每日 1 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30 mg,每日 1 次口服。中药给予温阳利水之真武汤、苓桂甘术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药物组成:制附子 10 g,白芍药 10 g,茯苓 15 g,桂枝 6 g,白术 15 g,葶

8、苈子 10 g,桑白皮15 g,陈皮 10 g,泽泻 10 g,泽兰 10 g,丹参 15 g,车前子 15 g。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治疗 2 周体质量下降 14 kg,阴囊及双下肢水肿消退,出院。2 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复发。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说明慢性心力衰竭可表现阴肿,实因心水为患,病位在心,累及肝、脾、肾。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故水饮滞留。其人虽阴囊肿胀如球,但局部不红不痛;虽言语响亮,但怕动喜卧。故本为阳虚,标为水饮,苔罩黄为假象。综合分析湿热下注难以符合。此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延误,缘于没有知常达变,阴肿是老年慢

9、性心力衰竭的特殊临床表现,并非罕见。5例 3 周某,女,83 岁。2005-04-11 初诊。2 周前因左下肢行动不利,口角歪斜,当地医院诊断为中风,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予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治疗,左下肢活动有所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曾出现咳嗽、咯痰。X 胸片示:左下肺小片状影,心影增大。心电图:ST-T 改变。建议行头颅 CT 检查拒绝。随后转来我院。刻诊:消瘦,纳差,头昏,头痛,乏力。详询得知,1 年来身倦乏力,懒言喜卧,头昏头痛,不思饮食,稍动气短,夜寐不安,偶有夜间阵咳。舌边尖红,苔薄白略腻,脉细数。查体:体温37.1,呼吸 20 次/min,血压 14.7/8.0 kPa(11

10、0/60 mm Hg),神清,精神差,恶病质,半卧位,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 120/min 次,律齐,心前区闻及 3/6 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包块,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血生化:白蛋白 27 g/L,血电解质:血钾 2.97 mmol/L,血钠 128.8 mmol/L,血氯 88.4 mmol/L。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白细胞 13/高倍视野(HP),余项正常。心电图: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T 波改变。心脏超声:LVEF 55%,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极少量心包积液。头颅 CT 提示:左侧基

11、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级;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脑供血不足。中医诊断:虚劳;头痛;失眠。治疗:氯沙坦 25 mg,每日1 次;美托洛尔 12.5 mg,每日 2 次;单硝酸异山梨酯 5 mg,每6日 1 次;螺内酯 10 mg,每日 1 次。中医辨治考虑老年心气不足,血脉不畅;久病已使阴阳两虚,清阳不升,脑失所奉。予生脉饮、参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 15 g,制附子 6 g,麦门冬 10 g,五味子 6 g,葛根 15 g,玉竹 10 g,生黄芪 30 g,赤芍药 15 g,白芍药 15 g,川芎 10 g,

12、茯神 15 g,地龙 10 g。日1 剂,水煎分 2 次服,调治 4 周,病情逐步改善。按:本例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特点以精神、神经症状较为突出,根本原因为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加之长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输出量不足更加重脑供血不足。此次发病最初就因脑一过性缺血性再灌注损伤而现中风症状。同时心力衰竭继发电解质紊乱,脑代谢也受到影响。病情繁杂,但其本质是心力衰竭。益气活血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本例皆因未分清标与本、旧疾与新恙之间的关系而致治疗失误。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是本,脑供血不足是标,因此单纯从气虚血瘀辨治难以奏效。2 讨论通过上述病例分析,发现导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辨治

13、失误的常见原因有: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不典型,一旦以变证出现,则易辨治失误。且老年患者还存在认知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对疾病不敏感,无法准确、全面陈述病情等影响辨治的诸多因素。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水、7水肿、喘证、痰饮、怔忡等范畴,老年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阳气虚衰是辨证的关键。心力衰竭与五脏密切相关,他脏既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可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如不善于全面分析病情,极易受次证、假象影响,导致辨证误入歧途。年老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俱虚,易受内在及外来因素影响,病情往往在复杂的变化中进展。片面看问题,不能全面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而顾其一点,不计其余;问诊、查体、相关检查不细致、不到位,对老年的特殊病理生理、疾病的转归缺乏了均是导致辨治失误常见原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理变化非常复杂,治疗应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辨病是辨证施治的基础。但临床上易忽略全面、系统分析,机械依靠辅助检查,也会降低辨病的正确率。一些 60 岁以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非侵入性心脏影像检查不能发现收缩功能受损。但这并不能说明心力衰竭不存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首先要“治未病” ,积极治疗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已病者要长久进行合理、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极其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