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46946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ppt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选修一 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一 1889年日本宪法 二 日本的崛起 三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四 中日改革对比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一 1889年日本宪法 1 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 年宪法 2 宪法的制定 3 宪法的内容 4 宪法的影响 1 由于农民负担的加 重 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 2 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了 遍及全国的 自由民权运动 3 为了缓和矛盾 适应资本主义发 展的需要 日本政府采取了镇压与分 化相结合的政策 一方面镇压农民暴 动瓦解自由民权运动 另一方面着手 制订宪法 2 宪法的制定 明治天皇睦仁 1

2、852 1912 明治政府1889年 2月日本政府以 天皇的名义颁布 了 御赐 的 日本帝国宪法 3 宪法的内容 实行君主立宪制 设立议会 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浓厚的封建性 历史的进步性 天皇掌握国家主权 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 参政权 形式上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4 特点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 制作一幅近 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协 助 天 皇 服 务 于 天 皇 天皇 议会 内阁 枢密院 神圣不可侵 犯 1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2 有利于日本的社会进步和历 史发展 3 标志日本天皇

3、制地主资产阶级联 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巩固了 日本近代天皇制 5 宪法的影响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 日本日本18891889年宪法以 德意志帝国宪法 年宪法以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为蓝本为蓝本 议会 君主 内阁 权力较小 尤其是众议院 帝国议会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行政机关 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 封建主义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都确立了 君主立宪 政体 二 日本的崛起 经济的迅速发展 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废除不平等条约 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 业迅速发展 军事装备 指挥人才等各方 面的力量都大大增强 原因 原因 明治维新后 日本逐步废除不平

4、等条约有明治维新后 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有 哪些有利因素 哪些有利因素 1 1 政治 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害据 建 政治 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害据 建 立中央集权国家 立中央集权国家 2 2 经济 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 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 3 军事 军事实力得到很大增强 通过甲午中 军事 军事实力得到很大增强 通过甲午中 日战争和日俄战争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日战争和日俄战争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 4 国际环境 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趋势 国际环境 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趋势 欧美之间矛盾重重 欧美之间矛盾重重 过程 过程 19091909年年召开修改不平等

5、条约会议召开修改不平等条约会议 19101910年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 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 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 条约 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条约 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 等 等 明治维新后明治维新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 终完成终完成 三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朝鲜的侵略 对中国的侵略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 方法 分析

6、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此外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 等因素的影响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力量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力量 强大 推翻了的幕府统治强大 推翻了的幕府统治 历史潮流历史潮流 力量对比力量对比 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改革者素质改革者素质 国际环境国际环境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 大刀阔斧地实倒幕

7、派建立新政权后 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施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 客观上使日本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 客观上使日本 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19C19C中 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中 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 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 历史作用1 废藩置县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颁布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 废除不平等条约 摆脱了民族危机 获得国家主权 的独立和完整 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3 殖产兴业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8、使日本从此走上了 近代化道路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迅速崛起为 东方强国 4 文明开化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 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局限性1 在经济 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 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给邻 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哪些 积极 1 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使日 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 会 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 并 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 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 它使日本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使日本成 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9、消极 1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 走 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 年改 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式 内容 性质 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背景 内容 结果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俄日改革比较俄日改革比较 日本在武装倒幕 推翻幕府统治后 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领导 内容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 由沙皇签署废 奴法令而进行 日本以各种法令 鼓励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 废除禁止买卖土地 法 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 赎

10、买份 地方式进行 俄日改革比较俄日改革比较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 广求智识于寰宇 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 不下数千种 而 尤详于政治学 经济学 哲学等 皆开民 智强国基之急务也 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 微矣 其译出各书 偏重于兵学艺学 而 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 几无一书焉 梁启超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求官制 归而行之 中 人之游欧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 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 其在此 乎 摘自 世界近代史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1 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 殖民地的 危险加剧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 下 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2 都

11、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 接受 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在短时期内移 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 从办军事工业 入手 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 1 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为主要内容 但就其倡导者来说 是在列强大炮的 轰击下 不得已而为之 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 强烈的排外性 曾国藩 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 抵御外侮的要求 但却没有林则徐 魏源那样的反 侵略决心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 仍寄希望于列强 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 日本明治维 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 使日本摆 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 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 东洋道德 西洋艺术 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 革运动 2 洋务运动走

12、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 外 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 必然失败 而明治维新 所推行的政策如 奉还版籍 废藩置县 地税改革 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 逐步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一成一败的原因 思考角度 国内国际环境 国内的阻力 领导力量 参加者 二者所处的时代及所遇的外部阻力不同 明治维新时 资本主义仍处于自由资本 主义阶段 并且当时西方各大国皆忙于 自己的事务 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 给 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戊戌变法时 资本主义已处于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 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 民地 再加当时西方列强已形成宰割中 国的同盟 所以招致列强的

13、干涉 2 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明治维新前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一步发展 日本商人 资本家和新 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而且 不断扩大 他们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 迫切需要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戊戌变法前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 得到初步发展 力量薄弱 3 群众基础和改革的推动力量不同 明治维新前 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 不断 幕府统治已摇摇欲坠 以中 小 武士 商人 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 的改革力量也展开了积极的倒幕活动 戊戌变法前 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 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宣传变法的仅仅是 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他们缺乏反帝 反封建的勇气 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 皇帝 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

14、进行变革 必定失败 4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不同 在幕藩体制下 大名还有一定的独立 性 并且到幕末时 大名 将军因财 政状况恶化而由封建社会的支柱转变 为反幕府的力量 中国的封建制存在时间长 力量强大 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后牢牢控制内 政外交 所以 戊戌变法时面临的是 一个强大的对手 5 改革的进程不同 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 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 革措施 新政策能得到贯彻执行 实行戊戌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 无兵权 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 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 要想取得成 功是不可能的 1 国内背景 明治维新 列强入侵 激化了国内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戊戌变法

15、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 地主 对外妥协退让 共同绞杀人民 革命 守旧势力很强大 2 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 世界处于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戊戌变法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 并开始瓜分中国 3 领导者 明治维新 尽管日本资 产阶级尚不成熟 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 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 建立 了军队和基地 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 旧势力的任务 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 进行 戊戌变法由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 士大夫领导 力量脆弱 仅把希望寄托 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加之守旧 势力强大 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4 参加者 明治维新 反幕府的强藩 广大农民和市

16、民 商人 手工业者 戊戌变法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联 合少数官僚 5 变法阻力 幕府将军对日本全国控 制的程度很弱 在幕府封建营垒中 一些 藩王和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后来成为倒幕 的政治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 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 中国的封建制度具 有特殊的稳定性 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较 大 延伸拓展 延伸拓展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1919 6060 7070年代 年代 成功成功 中国戊戌变法 中国戊戌变法 1919末期 末期 失败失败 项项项项目目明治明治维维维维新 新 1919中 中 成功成功 戊戌戊戌变变变变法 法 1919末 末 失失败败败败 社会社会 背景背景 领导领导 力量力量 具体具体 措施措施 国际国际 环境环境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义发展不充分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 掌握了政权掌握了政权 资阶弱小 寄希望资阶弱小 寄希望 于无实权的皇帝于无实权的皇帝 大刀阔斧 全面推行大刀阔斧 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变法法令如 一纸空文一纸空文 1 1 自由资义时期 自由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