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46921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庸》节选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读物 中庸 节选 哲思短章 做一个谨慎的人 智在于治大 慎在于畏小 一次深思熟虑 胜过百次草率行 动 堤溃自蚁穴 细微不可不慎 恭为德首 慎乃行基 谨慎是 不糊涂 的基础 一个处事 谨慎的人 必然是头脑清醒的人 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 人生在世 有招来灾祸的言语 有招来耻辱的行为 要建功 立业 当然要格外谨慎 低调做人 虚心做事 慎而思之 勤 而行之 远虑在先 就能近处无危 处顺境飘飘然 洋洋得意 遭挫折就怨天尤人 牢骚满腹 必定难成大器 修身名句 圣人千虑虑 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杂杂下 赏读 伟大人物考虑问题 难免有疏漏的地方 愚昧人经 过周密思考 也可能想出一点

2、有益的意见 契诃夫说过 大狗 叫 小狗也叫 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 愚人不应该 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管子 修权 赏读 这句话告诉我们 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 巧妙如 神地使用人才 那么 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 百年大计 教 育为本 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培养人才 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 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 培养人才 也是不容易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论语 泰伯 赏读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因为他对社 会责任重大 要走的路很长 弘毅 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 对 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 远大的抱负 坚强的意志 是缺 一不可的 知识

3、卡片 一 作家作品 中庸 原来也是 礼记 中的一篇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 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483年 前402年 之手 史记 孔子世家 称 子思作 中庸 自唐代韩愈 李翱 维护道统而推崇 中庸 与 大学 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 扬 甚至认为 中庸 是 孔门传收授心法 再到南宋朱熹 继承二程思想 便把 中庸 从 礼记 中抽出来 与 论语 孟子 大学 并列 到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 时 便成了 四书 之一 从 中庸 和 孟子 的基本观 点来看 大体上也是相同的 不过 现存的 中庸 已经 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 每篇方式已不同于 大学 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

4、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二 文体常识 1 中庸 的成书经过 中庸 原是 小戴礼记 中的一篇 旧说 中庸 是子思 所作 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 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 程颐极力尊崇 中庸 南宋朱熹 又作 中庸集注 并把 中庸 和 大学 论语 孟子 并列称为 四书 宋元以后 中庸 成为学校官定 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中庸 的思想倾向 中庸 是儒家阐述 中庸之道 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 理论著作 它强调 中庸之道 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 但 要实行 中庸之道 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 通过后天的学 习 即 中庸 所说的 天命之谓性

5、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 教 中庸 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 忠恕之道 说 忠恕 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正是孔丘 己所不 欲 勿施于人 思想的发挥 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 中庸之道 中庸 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 三达德 实行 五 达道 才能达到 中庸 的境界 所谓 五达道 即 君臣 也 父子也 夫妇也 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 处理这五方面 关系的准则是 君惠臣忠 父慈子孝 夫义妇顺 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 五达道 的实行 要靠 三达德 智 仁 勇 而要做好 三达德 达到 中庸 的境界 就要靠 诚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 心性的养成 以达到 至诚 的境界 中庸 还阐述了学习程序

6、并强调 择善而固执之 的 勤奋不懈精神 其中说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 又说 有弗学 学之弗 能 弗措也 有弗问 问之弗知 弗措也 有弗思 思之弗得 弗措也 有弗辨 辨之弗明 弗措也 有弗行 行之弗笃 弗措也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 强的学习精神 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预习作业 副词 不 动词 遵循 副词 全都 动词 率领 副词 全都 代词 没有什么东西 副词 没有 副词 没有 代词 没有什么东西 代词 没有人 通 暮 夜晚 名词 细微之事 如果没有 形容词 不明亮 名词 细小的事物 形

7、容词 低微 形容词 低下 动词 体恤 体谅 名词 身体 名词 格局 规矩 名词 形体 形容词 高 长 动词 弘扬 形容词 准确 形容词 聪明 动词 显示 动词 彰明 形容词 修明 动词 修养 动词 治理 名词 身高 二 词类活用 1 致中和 天地位焉 2 子庶民也 3 来百工也 4 修身也 尊贤贤也 亲亲亲亲 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 贤人 亲友 名词用作动词 有其位置 安于其位 名词用作动词 把 当做子女对待 动词使动用法 使 来 招纳 5 柔远远人也 怀诸怀诸 侯也 6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 7 君子而时时中 8 力行近乎仁 名词作状语 努力地 形容词用作动词 安抚 怀柔 数词用作

8、动词 做一遍 做百遍 做十遍 做千遍 名词作状语 时常 常常 三 古今异义 1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 古义义 今义义 不慌不忙 2 博学之 审问审问 之 慎思之 古义义 今义义 即审讯审讯 公安机关 检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 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诉人 被告人查查 问问有关案件的事实实 审慎地询问 自然而然 四 文言句式 1 道也者 不可须须臾离也 2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3 恐惧乎其所不闻闻 4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5 诚诚者 天之道也 判断句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判断句 五 名句默写 1 好学近乎知 2 博学之 笃笃行之 审问之 慎思之 力行近乎仁

9、知耻近乎勇 明辨之 六 课文翻译 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 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 把道德修 明 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 道 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 如果 可以离开 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 地方也是谨慎的 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警戒的 幽暗 之中 细微之事 虽无踪迹显现 但动机已成 人虽不知 而 自己却很清楚 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 更容易显露的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 等情感没有表现出来 这称为 中 表现出来且都符合节度 叫做 和 中 是人人都有的本性 和 是普遍通行的行 为准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 天地便各在其位了 万物便生长繁 育了 孔子说 君

10、子中庸 小人违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中庸 是 因为君子常常保持 中 的状态 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 是因 为小人肆无忌惮 无所顾忌 孔子说 中庸是天下的至道 最高的道德标准 呀 可是 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 这种情况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孔子说 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 超过了中庸的度 愚蠢的人智力达不到中庸的标准 中庸之道 不能弘扬的原因 我知道了 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 不贤的人 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 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 品尝出滋味 孔子又说 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 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 了 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了解了好学 力行 知耻这三点 也就了解了该如何修养自身 了解了如

11、何修养自身 就了解 了如何治理民众 了解了如何治理民众 也就明白如何治理天 下国家了 但凡国君要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常规 那就是 其一要修养 品德 其二要尊敬贤者 其三要亲爱亲人 其四要敬重大臣 其五要体谅群臣 其六要像爱护子女那样爱护庶民 其七要招 徕各类工匠 其八要安抚怀柔远方的异族 其九要安抚四方的 各个诸侯 修养自身 就可确立良好的道德品行 尊敬贤 者 就不至于迷惑 亲近亲人 则叔伯父以及兄弟不会怨恨 敬重大臣 则办事不慌张 不迷惑 体谅群臣 则士就会尽 力报答 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庶民 百姓便会相互劝勉勤奋 努力 招徕各类工匠 那么财富用度便会充足 安抚怀柔远 方的异族 则四面八方的人都

12、会前来归顺 安抚诸侯 那么 整个天下都会敬畏国君 诚是上天赋予人的道理 而努力达到 诚 则是人道 生性诚 实的人 不用努力就会符合 诚 不用思虑而有所得 自然 而然就符合天道 这样的人是圣人 做到诚实的人 选择 至善的道德 并且坚守不渝 要广博地学习 要审慎地询问 要谨慎地思虑 要明晰地辨析 要笃实地履行 有些东西不学 也就罢了 但只要 学了就要掌握 如果还不能学会 那就 不要放弃 要么不询问 询问了而没有听明白就不要停止询问 要么不思虑 思虑了而未能彻底明白 就不停止思虑 要么 不辨析 辨析了仍不明晰那就不中止辨析 要么不去履行 履 行了但不够笃实 那么就不停止履行 别人一遍就行了 我 即使

13、 做它一百遍也要做好 别人用十倍的工夫就能成功 我 用一千倍的工夫 果真能够用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 那么 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 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 变得刚强 主旨归纳 本文介绍了儒学中的中庸之道 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其中 包括学习的方式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文章教育人 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 自我监督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 把 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 达到至善 至仁 至诚 至道 至德 至圣 合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 共创 致中和 天地位 焉 万物育焉 的 太平和合 境界 重点突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性 道

14、教 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 天理 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 性 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 行事就叫做 道 进修 道 的做法叫 教 虽然上天 赋予人们的 性 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 予的 性 的情况不太一样 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 这样就需要 修 通过 修道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 其完善 性 道 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环 节是 道 因为 道 是 性 的具体表现 而 教 是 用来 修道 的 教 是为 道 服务的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的含意 是什么 儒家为什么强调 慎独 提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些与 道 相背

15、离的细微的萌 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 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 而有道德 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 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 以 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 慎独 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 人监督的情况下 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 处处合乎规范 凭着高度自觉 遵循正道 儒家认为只有 慎独 才能达 到 止于至善 的境界 什么是 中庸之道 儒家的 中庸之道 有怎 样的特点 提示 中庸之道 是儒家哲学思想的精髓 所谓 中 即不偏不倚 庸 即平常 就是要求不偏不倚地 模范地遵守社会规则和自然法则 要与身边的人和自然建立 一种和谐的关系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天人 合一 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 至善 达到

16、致中和 天 地位焉 万物育焉 惟天下之至诚 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 性 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 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 地参矣 的境界 中庸之道 的特点是 尚中 是中庸 的逻辑起点 时中 是中庸的内在本质 中正 是中庸 的规范准则 中和 是中庸的理想目标 中庸 提出了 五步 学习法 五步 具体指哪 五步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所谓 五步 学习法 就是指 中庸 中提出的 博 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这五个学习的步骤 它们的具体意思是广博地学习 详细地询问 慎重地思考 明晰地辨识 坚定地履行 古代著名学者多次对这种学习过程 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赞赏 其中程颐曾说 五者废其一 非学也 朱熹则认为这是 为学之序 它们五者不仅对学 习过程进行了明确的阶段划分 而且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非智 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肯定了勤奋学习 多下工夫 不达目的 决不罢休的学习精神 这种精神能使人由愚钝变聪明 由 懦弱变坚强 这套学习过程论 对中国封建社会学者的治学产 生过深远影响 曾引起历代学者的普遍重视 它在中国学习理 论发展史上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