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46584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单元综合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解析:选D。分期付款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219211929年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07%,而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0.7%。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世界经济一片繁荣B工业发展迅速,贸易增长缓慢,容易造成生产过剩C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工业化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增长D殖民地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2、居主导地位解析:选B。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这说明工业生产远远大于需求,这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因此本题选B。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A经济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解析:选A。本题要特别注意时间:1931年,这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4胡佛曾说:“联邦政府的职能在于维持这

3、样的平衡,而不允许任何的个人或集团享有特权。它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这表明胡佛()A维持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B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C坚持实施“自由放任”政策D坚持联邦政府享有绝对特权解析:选C。由“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等关键信息可知,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固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5有观点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材料认为()A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的新时代B新

4、政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D新政延长了大萧条解析:选D。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D项。6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缩减A为农业,突破口B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D为工业,符合全国工业复兴法,故D正确。7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

5、美元贬值解析:选C。A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B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D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C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牧师面貌”,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因此选C。8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恢复银行信用,改善投资环境B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机会C提高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刺激出口D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解析:选C。恢复银行信用,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是整顿银行业,加强对银行业的管理和控制,与题干材料美元贬值无关,故A项错误;增加就业机会

6、的措施是“以工代赈”,故B项错误;“美元贬值”可以使国内产品外销,刺激出口,促进国家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金融,与稳定农产品价格无关,故D项错误。9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B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C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解析:选A。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题干中“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

7、权生产和出售电力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分析,应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调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C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错误,立法权为美国国会所拥有。10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A错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始于罗斯福新政,故

8、C错误;为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问题,里根总统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缩小国有经济比重的措施,可知D错误,B符合题意。11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C收入分配的不公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解析:选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造成经济危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结论,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发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国家缺少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收入分配的不公只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导致的后果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只是导致“大

9、萧条”蔓延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C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选项A、B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从空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

10、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见下图)。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

11、,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4分)(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到了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4分)(4)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解析:本

12、题以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为考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应特别注意经济危机的“实质”。第(2)问应从遭遇到何种困境和出现了“异化”两个角度来回答。第(3)问的回答应抓住“金融措施”这个角度来组织答案。第(4)问应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这个角度来回答。答案:(1)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遭遇困境: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异化:随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13、。(4)加强金融监管;重视宏观调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19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材料三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20世纪8

14、0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90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

15、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8分)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1)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一中“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政策在不同时期对英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来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的标题“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概括出特点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