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465779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形式: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边的表格中)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B炎帝 C尧 D秦始皇2今年以来,龙岩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的部署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回顾历史,在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军机处D太尉3闽西境内最早的行政建置开始于A西晋 B东晋 C唐朝 D南宋 4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5八年级同学要举行“戊戌变

2、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该辩论会论据的是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6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五四运动中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72014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后带领全体中央军委委员一起参观右图会址。请问该会址在A上杭才溪 B 永定

3、金砂 C龙岩后田 D上杭古田8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日本是近代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C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辛丑条约规定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A深入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B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0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成为

4、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D为国民大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11945年8月,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红军长征 C赴重庆谈判 D发动文化大革命1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32014年9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德里会见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和前总理辛格时,指出:中印关系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两国历代领导人辛勤耕耘的结果。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

5、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14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人民空军严阵以待 原子弹爆炸成功 潜艇待命出航 “辽宁”号航母试航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外交事业的发展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15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某一文明古国境内,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的习俗,引起同学们广泛的关注。这个文明古国是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希腊D古代印度16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

6、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A戊戌变法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7.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社会的终结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18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该文献的作者是 马克思 欧仁鲍狄埃 恩格斯 列宁 A B C D19人们说,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主要是因为他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 B 研制出了发电机C发明了许多新机器 D发明了电灯及大量电器20科技

7、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火车的出现 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飞机的问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A B C D连城县2015年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查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形式:开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得分得 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边的表格中。) 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得 分评卷人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21 1839年6月3日左宗棠在虎门

8、缉拿烟贩销毁鸦片,他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错误: 改正: 22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该校校址在南昌。错误: 改正: 231934年10月,闽西籍2万多子弟兵跟随红军大部队从上杭和宁化出发,踏上长征之途。错误: 改正: 24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0年开始执行。错误: 改正: 25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赫鲁晓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错误: 改正: 得 分评卷人三、辨析题(共5分)26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个组织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以上表述有一处错

9、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错误(2分):理由(3分):得 分评卷人四、材料分析题(第27题11分、第28题10分,共21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 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摘自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材料三: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发展进

10、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为改正材料一中所说的“错误”,苏俄进行调整的政策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为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罗斯福采取了“新政”,请问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1分)改革最早从农村开始,请问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是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4)上述三次改革都取得了成功,由此谈谈这能为今天我们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哪些重

11、要经验或借鉴意义。(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但妇女、未成年人、奴隶、外邦人享受不到民主)。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材料二: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摘自新华网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四: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12、三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代表,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认真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有关法律文件,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这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名称。(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体制?(2分)(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是哪部文献的核心内容?(2分)(4)追求政治文明是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材料四表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种规定首次出现于我国哪部法律?(2分)得 分评卷人五、综合题(第29小题、第30小题各12分,共24分。)29反对民族分裂,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