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46303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文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四)得分评卷人一、语文积累(1-6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四季景色千z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出活力和没热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ng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A、姿zhozhn琼 B、姿chodin琼C、姿chodin弶 D 、姿zhozhn弶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临近

2、,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和许多水果。B、切实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C、听到8位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D、小猫一身洁白的毛,像个雪球似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百折不回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空中楼阁。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百感交集。我们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A、百折不回 B、蹉跎岁月 C、空中楼阁 D、百感交集4、给下面一段话空格处加标点

3、正确的一项是( )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 )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A、“!”。B、“”!, C、“!”,D、“”!。5、给下列语段空格处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喜才,各显千秋,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A、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B、粗犷 婉约 豪放 细腻C、豪放 细腻 粗犷 婉约 D、细腻 粗犷 婉约 豪放6、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作为诗歌的一种,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到了唐代,词的

4、创作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C、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元朝涂文学作品的代表,关汉卿写的西厢记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作品。D、小说是一种自由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既能在文中直叙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又能在文中根据情节的发展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心态。7、默写。(每空1分,若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第小题只选做一题 )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最爱湖东行不足, 。 ,只有香如故。使至塞上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大漠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过零汀洋中诗人感慨国家多灾的命运和自己苦难身世的语句是 ,

5、 。请写出古诗中抒写“友情”诗句连续两句 , 。二、综合性学习(每小题2分,共6分)8、今年我省遭遇了6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某班为结合现实教育同学们,开展了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问题。“”是“雨”的象形字,请根据字形,说说雨字要代表的含义。 雨是古诗中经常书写之物,请写出写雨的古诗连续的两句。遇到干旱,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水的珍贵,请拟写一条节约用的警示语。三、阅读(9-24小题,共44分)(一)古诗欣赏9、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中“枯藤 昏鸦 西风 瘦马 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6、的景象?对这首小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中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14小题,共12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7、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选做两题)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 ) 虽乘奔御风( ) 或王命急宣( )11、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景色特点。1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14、三峡适合修建水电站,请先用自己的语言讲理由,再从本文中找印证理由的原句(至少两条)(三)说明文阅读(15-18小题,共11分)中国是茶

8、叶的故乡,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全省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思茅地区镇远县境内有一株30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有栽培了八百多年的“茶树王”,这些依然健在的茶王们是云南悠久茶叶发展史的有力佐证。云南有独天得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茶谚曰:“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省地处高原,但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土壤中又富含有机质,特别适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的芽叶长期保持鲜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提高了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多酚类、芳香油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云南茶叶的内在品质极佳。长期以

9、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辛苦培育,云南 大茶叶种茶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优良茶树品种,以其鲜叶制出的种类茶叶,如滇红、滇绿、普洱茶、沱茶、七子饼茶等等,色艳、香浓、味酸、形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普洱茶、七子饼茶均为绿茶,普洱茶成为历代贡品,茶味醇厚爽口,香气浓郁。在过去人们惯以普洱茶作为云南茶叶的通称,即云南所产茶叶都称为“普洱茶”。我们这里所讲的普洱茶,是以特殊制茶工艺制成的一类茶叶。普洱茶原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两种。散茶外形条索粗壮、重实、色泽褐红。紧茶则是由散茶压制而成,外形端正匀整,并按其形状而命名。如长方形的称为“砖茶”,圆饼形的称为“饼茶”

10、。由于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汤色红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口角生香、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普洱茶有着悠久的产销历史。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县,是重要的商业集镇和茶叶加工集散地。西双版纳和澜沧江沿岸各地所产的茶叶,多经普洱运销各处,普洱茶即因之得名。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清朝前期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认为产而资利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普洱茶亦有描述。由此可见,普洱茶声名之著。15、第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

11、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云南有独天得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 独天得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具体指什么?(3分)17、文章对“普洱茶”有两种理解,请归纳出来。(3分)1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四)散文阅读(19-25小题,共18分)神奇的丝瓜季羡林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

12、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

13、无限活力与生机。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

14、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