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60900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 的主要观点。【学法指导】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品读;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知识链接】1、岳阳楼。岳阳楼为湖南省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 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岳阳楼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三国时岳州曾设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楼”

2、之称。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 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宋庆历四年(1044)滕宗谅谪守巴陵,岳阳楼又为之改观。 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再建。为三层、四柱、纯木、飞檐,其盔顶为我国古建筑中所少见。现建筑为 1983 年至 1984 年按历史风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怀甫”“三醉”“仙梅”三座辅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2、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记

3、是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 16 万贯),而被降知岳州。滕子京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做太守,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滕子京的思想和性格,担心他因被贬谪内心愤慨而惹出大祸,经常想劝慰他, 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这就

4、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3、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 “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5、”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预学环节】1、写出加点字的音节。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 )( ) 岸芷汀兰 )( ) 皓月( )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 滕子京( ) 潇湘( )( ) 怒号( )樯倾楫催( )( )嗟夫( ) 山岳潜形( )静影沉璧(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处理好停顿、语

6、速、语调。3、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完成以下补充解释和翻译。(1) 补充解释:横无涯际 气象万千 多会于此去国怀乡 把酒临风(2)翻译: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 4、结合注释和翻译,理清文章的结构与层次。全文共 6 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段):第二部分(24 段):第三部分(5、6 段):【讨论环节】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并试背第一段。1. 品读第二段,结合第题在文中勾画、批注,并思考第题。找出从空间上形

7、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前人之述备矣”照应第一段的哪一句?结合注释理解“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试背此段3、品读第三四段,思考以下问题。“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在哪些方面?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并用原文回答为何有这样的“情”?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借鸟欢鱼跃描绘清明之景的句子: 本文第二、三、四段都是写洞庭湖的景色,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吗?试背此段。品读第五段,思考以下问题。回顾:“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古仁人之心

8、,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那“古仁人”的情怀又是什么?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结合文后第一题思考、讨论。试背此段。5、文章主旨:(在横线上用原文填空)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 的远大志向,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6、品读文章,结合课文体会文章特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作者将叙事、写景、论理熔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具体说来,是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叙事则简明扼要

9、,写景则变幻莫测,论理则能警策世人。整篇文章显得气势宏大,结构严谨。【检测环节】见练习册选题。【拓展延伸】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 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 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相关格言: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 天下为公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