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60350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蜡烛 班级 组别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记忆瓦砾、地窖等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精读课文,学会用景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用高度的热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体会真挚感人的人性美。第一部分:预习篇教材助读、一、 走进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24年加入共产党。其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等。多部作品获得斯大林金奖。1949

2、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较少。二、 了解背景二战苏德战事简介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订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苏联人坚决抵抗。苏联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

3、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了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渡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时代背景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

4、战局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是新闻(广义)的一种,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消息一样,都要用事实说话,也讲究时效等,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任何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也常用描写、抒情、一轮等,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四 整体感知1、 迅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文章中有哪些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经

5、过:结果:2、选出文中哪些片段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在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本文描写了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的感人故事。4、写出初读感悟。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拂( )晓 瓦砾( ) 迫击炮( ) 地窖( ) 窑洞( )灼烧( )鞠躬( )颤巍巍( ) 更衣( )肃穆( )匍匐( )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_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_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

6、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_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_。A 耸立 闪耀 淹没 闪烁 B 耸立 闪烁 埋没 闪耀C 耸立 闪耀 埋没 闪烁 D 耸立 闪烁 淹没 闪耀3 对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的耸立着一堆瓦砾,她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环境描写)B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动作描写)C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动作描写)D 突然,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叫了起来。“看呀!”那红军说。(语言描写)第二部分:探究篇【质疑解疑】1 通读全文,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请试着加以

7、归类。答:2 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形象的?仔细阅读课文总结老妇人形象。答:3 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深刻含义。答:拓展延伸读了这篇文章,你怎样理解“致命的母爱”?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致命的母爱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

8、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 ,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第三部分:检测篇【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 写出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意思。(1)精疲力竭:(2)名副其实:(3)永垂不朽:2 下列各句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B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C 天气很,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生意。C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3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只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请分析本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