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45869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是战国时期道

2、家学派整理而成。3主张(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本原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命观: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矛盾观:矛盾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推行“愚民”政策。4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仁”的思想: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社会激烈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生产、生活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因连年战争,不断加大对人

3、民的搜刮、盘剥。在这种状况下,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社会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其“仁”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礼”的思想: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传统的价值观遭到破坏,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制度来规范约束统治者之间、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人民之间的关系。(3)教育思想:孔子所处的时代,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教育权,孔子认为,社会秩序、人伦关系遭破坏,其重要原因就是贫困子弟无法享受教育,无法理解周礼的社会价值,因而提出“有教无类”。2孔子与老子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老子核心思想“仁”“礼”“道”天命观念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

4、世界的本原是“道”政治思想提出“仁”,主张“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思想重心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影响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准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探究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讲学图中孔子面目和善,微抬右手,正与对面的学生进行交流。孔子跪坐于席,弟子围于四周聆听讲学,且年龄悬殊较大。“杏坛讲学”是孔子轶事中极辉煌的一则,孔子的大圣大德,也因着众多弟子而发扬光大,在博大的东方文明中达到辉煌的绝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方面?(2)

5、结合图文探究,孔子讲学图反映了孔子哪些思想主张或历史贡献?提示:(1)孔子强调为政以德,是“仁”在政治上的体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仁”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2)孔子以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传授“礼”;孔子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归纳总结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

6、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2)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其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如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为政以德”,这是“仁”的具体体现;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孔子希望通过扩大教育对象范围,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明“礼”。对点训练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解析:选D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

7、,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主题二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

8、,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二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庞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1)梁启超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孔子的?据材料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2)结合材料探究,韩素音是怎样认识孔子的作用的?提示:(1)儒学创始人,中国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2)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归纳总结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9、1)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2)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3)孔子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4)孔子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点训练2下表为孔子年谱(摘要)年份年龄大事记前548年4岁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前517年35岁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前493年59岁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表中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A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B对“礼崩乐坏”局面理性反思C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D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

10、则解析:选B材料中“弑齐庄公”“父子夺位”,反映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A、C、D三项是对当时社会局面的反思,但不够全面,故A、C、D三项错误;对“礼崩乐坏”局面理性反思,包含其他选项,最为全面,故B项正确。考点一孔子的思想体系命题角度:1.孔子思想的核心。2.孔子思想体系的影响。典题例析例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解题思路答案D题组冲关1“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为此他提出了()A尚贤尚同 B以德治国C君轻民贵

11、D仁者爱人解析:选D“尚贤尚同”是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最早的提出者是春秋时期的子产,孔子后来也重申了该思想,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君轻民贵”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项正确。2“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解析:选C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

12、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目的,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考点二老子的思想命题角度:1.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2.老子思想的影响。典题例析例2“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于是倡导无为。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解题思路答案B题组冲关3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

13、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活动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C体现老子对理想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D是老子对现实的不满及消极避世的心态解析:选C无为指的是顺其自然,故A项错误;老子的主张是对圣人提出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社会构想,故C项正确;老子的治国构想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顺应规律,而非消极避世,故D项错误。4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

14、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解析:选C“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不提倡具体的贤能德行,才会避免民众效仿形式而争夺贤名,人们才会各安其分,以利于选拔真正的贤能。由此可见,老子强调的是选贤,不是下层平民间的斗争,故A项错误;墨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的主张是在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实行的是世袭为官制度,老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课堂小结建通史春秋时期之关键词群雄割据、儒家道家始创、社会动荡转型文化上(1)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哲学上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2)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否定“天命论”,提出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政治上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进入春秋时期。(2)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3)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