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学过程1】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45715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学过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学过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学过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学过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课教学过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过程】导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问题2:列举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史实。教师投影人物插图。教师同时出示表格主要历程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开眼看世界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2、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反

3、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一、“开眼看世界”依表格顺序逐层、有重点地分析后学生完成1、 代表:请同学回忆,你了解多少林则徐?抗英、禁烟、开眼看世界(民族英雄)。2、 思想主张是重点:两本书的地位。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方法是向西方学习;长技内容有三(军事科学技术);目的是制夷。(资料回放)3、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背景简析。教师适当举

4、例清朝君臣的无知4、 看眼看世界虽然阻力很大,但它开了向西方学习之窗,产生了深刻影响-。5、 从林魏“师夷长技”来看思想特点: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原因鸦片战争直接看到的是西方的“船坚炮利”过渡:虽然没有真正的实践并且只停留在器物层次,但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分析填表:1、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决定“师-”2、代表:所做4项重大实践活动洋务运动3、为什么会形成洋务派,而且是清朝的势力派,甚至连晚清封建顽固派慈禧太后也支持洋务运动背景简析。4、结果原因回忆,意义分析:

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甲午战争至少宣告的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失败,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

6、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总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6、 课本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魏的继承者,是否有道理?引出特点过渡:1、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没有,但远远不够2、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

7、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三、“维新变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分析填表(简单处理)1、 代表属于什么阶层2、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中国进行变革维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3、 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70年代出现?原因4、 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尽管如此,对康、梁维新思想有何影响?意义维新思想的发展过渡: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8、。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联系进化论)已经属于名正言顺的什么阶级?2、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更具体、更系统。请学生列举:反对封建专制。实行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补充:1、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 2、实践活动:戊戌变法-。3、19世纪90年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有了质的飞跃,其政治活动震撼中国大地,究其原因?4、维新思想推动下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什么?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

9、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课堂小结】以题代小结1、列举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2、比较康、梁维新派与曾、李洋务派向西方学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并简析造成不同点的原因。【板书设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器物学习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制度模仿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