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421035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学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 通过老师示范赏析词,让学生学会深层次赏析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艺术特色。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2.学习鉴赏醉花阴。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

2、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

3、,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

4、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2创作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李清照的

5、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词风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词的主要特点: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3写作背景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诗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声声慢写于北宋灭亡、词人

6、南渡后。1129年,丈夫赵明诚在赴官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词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自主学习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和;“豪放

7、”词的代表词人是和。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她著有词集。“寻寻觅觅,”是她的词作中的名句。3.李清照,号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4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o)雾重(chn)阳暗香盈(yn)袖

8、B东篱(l) 戚戚(q) 乍(zh)暖还寒C将(jin)息 相(xin)识 三杯两盏(zhn)D憔悴(cu) 堪摘(zhi) 玉枕(zhn)纱厨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的早期作品她的晚年之作创造性地以十四叠字为开头表达了丧夫之痛抒发了故土难归的哀愁A BC D二、合作探究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9、? 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6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7.你从哪些信息知道作者在醉花阴中写的是思念丈夫? 课堂检测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 1、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一、诵读探究:同学们对于这首词可能比较熟悉,尝试背诵并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时间:地点:环境:事件:情绪:1、寻觅什么?为何而寻?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2、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为何这时最难将息?3、是因酒淡不

10、能抵御急风吗?“晚来风急”有的版本作“晓来风急”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4、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看到雁过才伤心还是更加伤心?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5、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6、怎样熬到傍晚的?仅仅是这段时间难以度过吗?7、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8、现在都有哪些愁?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二、分析意象及表现手法: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三、课堂检测背诵声声慢课后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11、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 不同点: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1、【答案:(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 答案:词周邦彦姜夔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漱玉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3、【答案:易安南宋赵明诚诗词书画别是一家闺情相思孤寂凄凉】4、【答案】B(A.薄:b;C.将:jin;D.枕:zhn)5、【答案】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6、【答案】D课文鉴赏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