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41864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考试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科(上海卷)测试是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需要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考试对象是符合2016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且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二、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具体考察目标为: 1时空意识(历史学习的基础,体现历史学的特性) 11 将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 12 运用有

2、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包括使用有关时间的各种术语;制作年表、时间轴;阅读地图) 2史实理解 21 了解主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 22 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23 了解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3材料处理 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 32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33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删去可靠性) 4历史阐释 4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包括比较、归纳、推理、移情、想象等方法) 42 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历史 43 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包括:概述、叙述和论述) 44 对历史作出恰当的评价(即逻辑上做到论点、论据与论述一致;价值观上体现出对本民

3、族的文化认同、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人类共享价值观的认同)。三、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 1试卷结构 按测量目标划分,时空意识和史实理解占40,材料处理占30%,历史阐释占30左右。 按课程内容划分,世界古代史约占10%左右,中国古代史约占30左右,世界近代史约占30%左右,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左右;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所反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史实适当兼顾。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删去“约”)2考试方式和试卷总分 考试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应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试卷总分为150分。 3考试时

4、间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四、考试内容 1基础型课程部分(一)世界古代史内 容学习水平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汉穆拉比法典B古代埃及尼罗河A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象形文字A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A种姓制度B佛教的创始、经典A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A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海A城邦的特征A“古典时代”A雅典民主政治C希腊古典文化荷马史诗A帕特农神庙A哲学与史学B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A罗马帝国A基督教的创始、经典A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与“万民法”B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C古代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创始

5、、经典A奥斯曼帝国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A帝国的统治B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产生B等级君主制B庄园和城市中世纪庄园A城市的自治B中世纪文化大学的兴起A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C(二)中国古代史内 容学习水平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农耕A炎黄传说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二里头遗址A青铜时代A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C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A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B礼乐制度B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C百家争鸣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战国七雄A商鞅变法A大一统帝国的建立A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B秦

6、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A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A西汉的建立A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汉承秦制B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A汉武帝时代从“无为”到“有为”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对西域疆土的拓展A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建立A豪强地主A割据与分立赤壁之战A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A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A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B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B科举制A“贞观之治”A唐蕃关系A“开元盛世”A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A遣唐使A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北宋的建立A文官体制B北宋中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A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A

7、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A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A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A辉煌的科学技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A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A梦溪笔谈A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B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A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明朝的建立A内阁制度B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A清军入关与明朝灭亡A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B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康乾盛世(下)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A四库全书A文字狱A明清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B从海禁到闭关B早期的西学东渐西学的传入A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C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C(三)世界近现代史内 容学习水平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民族国

8、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A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B批判君主专制B宣扬自由和平等B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的开始A独立宣言B联邦制度的确立B法国大革命三级会议的召开A革命的爆发A人权宣言B拿破仑称帝A法国民法典B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孕育B蒸汽机A“世界工厂”A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B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B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A社会立法B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C社会主义

9、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共产党宣言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南北战争B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德意志的统一B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影响A废除农奴制B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B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时代的来临A大企业与垄断资本B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A列强瓜分世界A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爆发与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B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A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现代化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A“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世

10、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A罗斯福新政国家调控经济B社会保障措施B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墨索里尼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A二二六事变与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A纳粹体制的特征B战争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A开罗宣言A德国和日本的投降A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雅尔塔体制的形成A联合国A布雷顿森林体系A美苏冷战的开始冷战的序幕和开始A马歇尔计划和莫洛托夫计划A北约和华约A柏林危机A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A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A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A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原子能的利用A互联网的发展A西

11、欧的一体化进程煤钢联营A欧洲共同体的成立A欧盟与欧元B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东盟A石油输出国组织A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A七十七国集团A京都议定书A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C(四)中国近现代史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虎门销烟B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B第二次鸦片战争“修约”交涉B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B太平天国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A洋枪队A湘军与淮军A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A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B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民族资本与早期维新思想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诞生A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A马关条约B公车上书A时务报与天演论A百日维新的内容A戊戌变法的意义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瓜分狂潮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辛丑条约B清末新政新政的举措A“预备仿行宪政”A皇族内阁A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创立兴中会A同盟会的成立A武昌起义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C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社会习俗的变革A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A文学革命A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A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