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41767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氓》导学案学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氓导学案高二()班 姓名_ 一、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3.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4.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3.理解诗经“六艺”。三、知识积累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篇,所以又称“”。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

2、”指),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 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 、 三类。“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兴”,就是托物

3、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四、完成课前预习(一)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粗字词注音氓( ) 蚩蚩()匪来贸丝( ) 乘彼垝垣()( )愆期( ) 将子无怒() 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桑葚( ) 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其水汤

4、汤()靡有朝矣()士也罔极()渐车帷裳()( )夙兴夜寐(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 )(二)词义精练与内容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现象(1)解释加粗的实词、虚词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 言既遂矣( )隰则有泮( ) 秋以为期( ) 以望复关( )(2)古今异义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泣涕涟涟 古义: 今义:女也不爽 古义: 今义:总角之宴 古义: 今义:(3)通假字匪来贸丝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4)词类活用其黄而陨( ) 三岁食贫( )士贰其行( ) 二三其

5、德( )夙兴夜寐( )2、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诵读课文,完成下表。情 节表现手法事件第一节: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第二节:男女恋人相思、结婚第三节: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第四节: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第五节:女子细说不幸遭遇第六节:女子决心分手五、合作探究(一)品味第一、二章中的语言,思考下列问题: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3.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4.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

6、的性格特点: (二) 品读第三、四、五章,思考下列问题:1.“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在氓这首叙事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2.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 3.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 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6.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三)品读第六章,回答下列问题1.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二纵观全文,总结探究 1.本诗三个部分情感基调各是什么?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2.

7、技巧鉴赏(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2)赋、比、兴手法: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三章,诗人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同时也是兴。诗人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从而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感受。第四章,诗人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情景。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有比中兼兴的手法更富有艺术魅力。总之,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

8、感情生活的诗句,既能激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意蕴;又能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氓翻译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