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417585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6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岳麓通用讲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学习总结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将民族、种族、国家特性视为政治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以这种观念为基础宣扬特定的政治主张的一种观念。民族主义者则指具有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人。特定主张中首要的一点是: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唯一合法的元素”,“每个民族都有资格建立自己的国家”。从这个角度看,民族主义是一种普世的观念,但同时它也表现为某些民族宣扬政治主张的民族主义运动的思潮这些活动在一些具体主张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主体都是相同的都是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者给“民族”的界定提供了明确的、排他的标准,并以此来判断该民族成员。这些标准可能是共同的语言、文化,亦可能为共同的利益,而最重要的一点应是种族。一个民族

2、的认定既取决于以上的标准,亦取决于族群的“认同感”。民族主义者视一个民族的成员资格为排他的、天生既定的,即不可以像其他社会组织那样选择是否加入。2极端民族主义在19世纪时,欧洲各国兴起民族主义,提倡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及历史的民族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于是多个民族发动了独立运动,成功摆脱外族的管治,建立统一独立的民主国家。例子有比利时脱离荷兰的统治,在1831年取得独立;普鲁士(德意志邦国)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帝国及法国,于1871年建立统一的国家。但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了增进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试图加强自己在欧洲及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令这种拥护自己民族的情绪变

3、质,成为一种危险的“爱国主义”。现代带有地域色彩的“民族主义”是指为民族需要而采取的政治甚至是军事的行为分离主义、民族统一主义、黩武主义、种族清洗。政治学家、媒体所关注的民族主义,往往是指这些极端的行为。1一战的原因(1)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日益临近。(3)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一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的双方来说,都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3一战的经过(1)1

4、914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它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2)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但德军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没有达到。(3)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生了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向不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4)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的进程。(5)1918年,战争引起了革命。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战争最终结束。4一战的影响(1)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摧毁了四个大帝国,在战争期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俄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

5、战争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正确认识人类战争(1)战争的类型国内革命战争,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国际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国内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二是国家之间利益斗争的结果。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国内阶级斗争的结果。而一战就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斗争。(3)战争的结果战争给战胜者和战败者都带来沉重的影响。战败者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海外市场丧失,各方面都受战胜者制约。而战胜者虽然在军事上胜利了,但经济实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样就为一些战争投机者提供了机会,

6、从而造成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如一战后,德国、俄国等帝国瓦解,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削弱,相反,日本、美国却因大发战争横财而于战后崛起,从而导致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大变革。在实力基础之上,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战争的启示战争就是灾难。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的人民带来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决不能让大战的悲剧重演。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友好。2全面解读美国参战(1)原因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的矛盾不断加剧,一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

7、国的利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政治要求。美国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捞取战利品,等待参战的最佳时机。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浓厚。寻找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2)实质:捞取战利品和夺取世界霸权。(3)影响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200万士兵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

8、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例题(2017课标全国卷乙,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

9、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衰落”“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并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六大隐性突破点:(1)标点符号。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2)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4)材料中的时间或人物。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着关键的帮助作用。(6)分值。主要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量体裁衣,看分答题。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