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1075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记叙的详略及照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详略及照应 【知识导学】记叙文阅读必须关注记叙的详略与前后照应。记叙的详略是文章取材、组材如何紧扣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详”指对所写内容进行比较具体的述说,六要素比较齐全,对表达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使文章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略”就是对所写的内容只作简略的述说、交代,对表达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起一定作用。照应的特点是“前呼后应”,它的形式基本有两种:1.前后照应,包括内容对文题的照应,如最后一课;结尾对开

2、头的照应,如故乡;2.反复照应,这种照应在形式上也属前后照应,不过它与前后照应略有不同,它是在一篇文章中对重要问题或内容采用多次相互照应的手法,从而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如背影中连续出现了四次“背影”。阅读记叙文,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要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分别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要理解点(详写)体现的是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的是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关于照应,阅读时,要统观全局,理清思路,做到四看:1.看首段与题目的照应。如故乡开头一段:“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3、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全文就此开始,写到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相关内容。2.看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如故乡一文,开篇写回到故乡,结尾写离开故乡。3.看前文所设悬念,后有照应。如藤野先生一文,写“我”去仙台的路上只记得两个地名:日暮里和水户,暗含作者的爱国思想,到后文看电影事件发生,作者的爱国之情终于爆发。4.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落复叠式照应。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最开始菲利普先生(父亲)永不变更的那句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强烈地表达了他急切盼望弟弟归来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精题讲解】一个鸭梨陈兴华如今,对县城印象模糊

4、了,但我记住了那个金灿灿的鸭梨。快过年了,爹刚想歇口气,城里的远房亲戚捎来口信,说要搬新屋,让爹过去搭个帮手。爹为人厚道、老实,做事舍得下力气。我嚷着要去。爹说,大冷天,路又远。娘说去吧去吧,娃崽还没进过城呢,爹没再言语。大清早,娘叫醒爹和我。娘在我脖颈上围了一条她出嫁时戴的红绸布,又往我兜里塞了三个刚出锅的糯米饭团。娘做完这些,从一块黑手帕里摸索出五块钱,嘱咐爹买点糖,过年用。爹说剩下的钱我买两包丰收牌烟行不,娘说不行,家里有烟叶子呢。我揉了揉眼,抢着说给我买挂鞭炮。娘想了想,对爹说,就依娃崽。外边下着雪,走了一阵,我有点累,爹便把我背上。爹的脊背很宽厚,且暖暖的。不一阵子,我就睡着了。不知

5、过了多久,我睁开眼,看见好多很高的房子。爹说县城到了。走了一阵,我看见一个巷口有几个人围着一口冒着青烟的锅在买什么。我问爹那是什么,爹说是油条。我问好吃吗,爹说当然好吃。我吸了吸鼻子,果然有很香的味道。不觉间就到了亲戚家。亲戚问吃过饭了吗,爹说还没呢。亲戚皱皱眉头,不好意思地说,屋里昨晚就熄了火,我带你们去饭馆里吃吧。爹说不忙不忙,还早,先干活吧,反正肚子也不饿。亲戚说也好,新屋离这儿不远,一会儿就能搬完,到时我好好敬你几杯酒。爹不愧是好劳力,专拣大家伙、重家伙搬,我也帮着做。搬了一大半,亲戚对我说:“小家伙,挺能干。”说完塞给我两个金黄的鸭梨,又给爹两个。我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梨,不到半根烟的

6、工夫,两个梨就落了肚。爹朝我笑笑,抹抹额头上的汗,又递给我一个。我想留着回家吃,但那梨太诱人了,我还是忍不住把它吞进了肚里。到了晌午,新屋的摆设在爹的帮衬下拾掇得整整齐齐。亲戚端来一盆热水,对爹说:“洗了手,我们去外边吃饭。”刚要走,门口响起脆脆的鞭炮声,一大群贺喜的男人女人便进了屋。亲戚撇下我们,忙着应酬去了。爹领着我走出亲戚家,来到一个十字街口。爹说,饿了吧?我点点头。爹说,你吃糯米饭团吧。我睁大眼睛问,你帮亲戚干活,他不管饭吃吗?爹说,娃崽家懂什么,你没瞧见人家忙吗?再说,力气越用越有,我们不计较这个。爹说,你先吃着,爹去给你买鞭炮,行吗?我笑了。爹去了,我从怀里掏出糯米饭团,一口气吃完

7、了三个饭团,才想起把爹的那份也吃了。爹回来时买了二斤糖、一包海带,还有半斤冲甜酒用的片糖。爹很高兴地把两挂短短的鞭炮递到我手上。鞭炮用红纸包着,艳艳地撩人。我高兴得直跳。我说:“爹,饭团都叫我吃了,你饿不?”爹说:“爹不饿,爹吃了油条。”我不信爹的话。爹便从衣袋里拿出用报纸包着的两根油条,说:“一根给你,一根给你娘留着,还有一根我伴着那个梨吃了,好香呢!”我咬了一口油条,果真味道很香。回到家时,天一点点黑了起来。娘特意为我们做了一大盘韭菜炒辣椒,又爽口,又下饭。看得出爹很饿。爹一口气吃了四海碗饭。第二天一大早,爹就上山背柴去了。娘走进我的屋子,手里拿着一个鸭梨,对我说:“你爹给娘买了个梨,娘不

8、吃这东西。”我望着那只金黄的鸭梨,想对娘说些什么,嘴一动,我的喉咙就哽住了。那个鸭梨又到了爹的手里,爹又让给娘,娘再让给我。我们都没有吃。最后那鸭梨烂掉了。那是我第一次进城,县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我只记住了那个金灿灿的鸭梨。(选自美文)探究练习1.整体把握。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人?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中主人公的正确理解。作者是用回忆的口吻、以童年的眼光和思维来写这篇文章的,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的敬意和自己的感动,又表达了年幼的自己对一种不能理解的社会现象的不满。解答时,要从儿子眼中的父亲这个角度入手。解题误区对父亲的形象理解有所偏差,不能理解父亲的言行。参考答案关爱孩子、

9、心中始终想着家庭,对亲戚尽心尽力不求回报,理解他人,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一位令人可敬又让人感动的父亲。2.详略分析。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为什么只字不提亲戚对父子离去的反应呢?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材料详略安排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父亲无疑是本文的主人公。从出场到最后他都能让人感到他的厚道、关爱他人、疼爱孩子的思想品质。亲戚在文中“简单”地出场,人品和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简单”而“不简单”,作者有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解题误区不能从反衬的艺术角度来分析,有可能一味地从反面来阐述。参考答案这是作者有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以亲戚的毫无反应衬托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本分,也讽刺了亲戚

10、的从始至终的没有人情味的冷漠与自私。这样的详略安排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照应理解。文章几次提到了那个鸭梨?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照应的理解。鸭梨给作者留下的不是幸福的回忆,而是一种内心感到不满的辛酸,对亲戚对待父亲与自己付出劳动的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本来甜甜的鸭梨在这里成了苦涩的代名词,让作者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人生的沉重。解答时,要从理解鸭梨的真正含义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入手。解题误区不能从鸭梨给作者留下的痛苦的记忆角度分析。参考答案六次。鸭梨的反复出现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中心,更让作者理解到父亲做人的不易,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

11、训练】牙签里的关怀闻已去年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施密特先生,我特地请他到一家中国餐厅吃饭,施密特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德国人不喜欢浪费,我点了4道中国菜,其中有一道是牛肉炒青椒,还要了两瓶啤酒。半个小时后,菜肴和啤酒全被我们一扫而光。我打趣地说:“施密特先生,我和您可没有吃不了兜着走啊。”施密特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朝我竖起大拇指,意思是“很好”。之后,他从桌上精致的牙签筒里,抽出一根牙签,捏在手中,打量一下,说:“这是用竹子制成的吧。”然后,他向着墙壁的一隅,用另一只手掌遮住腮帮,悄悄地剔起牙。我也抽出一根牙签,剔着牙缝,随后,将牙签放进碟中,等着服

12、务生收拾。施密特剔完牙,没有将牙签放在碟里,而是将其折断,接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块手帕,把几截牙签放在手帕上,对我说:“把你的牙签也放在这块手帕里。”我不解,莫非他要变什么魔术,或者要派什么用场?只见他熟练地卷起手帕,将几截牙签包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我问:“您这是干什么?”施密特说:“把它们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渣粉还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蓬松剂。”我说:“这种小得不起眼的牙签,交给服务生处理,不就得了吗?”施密特立刻严肃起来,正儿八经地说:“据我所知,这家餐馆暂时没有专门粉碎牙签之类物品的机器,一般都是扔进废物袋里。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它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一个小洞,脏东西就会漏出来,

13、弄脏环境;牙签裹在残菜中,一旦被狗或猫吃掉,它可能卡住动物的喉咙;如果清洁人员碰上它,有可能被刺破皮肤,甚至可能出现细菌感染”对一根小小的牙签,这位先生竟然如此“小题大做”。后来,我知道在很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平时,家里不能再用的日常小用具,都会被投进这种小机器里,粉碎出来的渣粉,掺和少许肥料,撒在花圃中或草坪里,据说,蓬松土壤的效果很好。他们美其名曰:这些东西来自自然,当然要回归自然。(选自郑州日报)探究练习1迅速阅读全文,可以看出,全文内容都是围绕“关怀”来展开的,你能说一下“关怀”的含义吗?2结合语境理解黑体词的作用。他向着墙

14、壁的一隅,用另一只手掌遮住腮帮,悄悄地剔起牙。只见他熟练地卷起手帕,将几截牙签包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3作者为什么对施密特先生如何对待牙签进行详细的描述呢?4文中画线句子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效果?5从德国人对待牙签的态度,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事,如白色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请你就这一点写一条环保标语。参考答案1对环境及人和动物的细致入微的一种人文重视和行动不能让用过的牙签直接进入环境,应该粉碎后再处理,以免对环境以及人与动物造成“伤害”。2“向”“遮住”说明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剔牙时的“不雅”相,“悄悄”表现他不想影响别人。这三个词表现了施密特先生是一个很有修养、很文明的、有很好生活习惯的人。“熟练”说明他经常这么做,“包”说明他对这样的小事很重视。两个词表现了施密特先生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社会很负责任的人。3这是突出中心的需要,透过施密特先生对待牙签的郑重态度和熟练程度,既表现了他是一个很有修养、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又能折射出德国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4画线句子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了施密特先生。他是一个做事态度认真、观察仔细、对牙签危害很熟悉的人,所以才有上文的言行。5示例:少用一个塑料袋,大地就多一片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