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0801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暑假专题 说明文练习 练习前必读 练习目标 1、理解说明内容,能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概括中心意思。 2、了解说明的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作用。了解说明的方法,能从文中辨识这些方法并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疑难提示 1、概括归纳说明内容要准确全面,切忌以偏概全,片面理解。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结合说明内容,不能泛泛空谈。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限制性词语和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练习建议 1、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说明方法,分

2、析语言特点。 3、读准题干,明确要求,准确概括,简练表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待拟题) 我是鄱阳湖,中国淡水湖的老大,我担心我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地位要保不住。20年来,人们围湖造田把我垦掉了一半。害得我好苦哇,现在每年有2100万吨泥沙从赣江涌来,我实在承受不住了。每年吞咽2100万吨泥沙,湖底就增高3厘米,照这样下去 鄱阳湖老弟,想当初,咱可比你大得多哩,要不人们怎么会称我800里洞庭呢!要不是围湖造田,中国淡水湖第一的位子,还轮不上你哩!提起围湖造田,我的气比你大。你20年来垦掉一半,我呢?仅仅从1985年以来,就被垦掉30万亩!30年来,我的地盘减少了五分之三

3、。再说泥沙,我每年要接纳1.33亿吨。算算账,吓你一跳,我的容积从1949年的293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78亿立方米。你担心保不住第一的位子,我呢,照这样下去,顶多还有50年的活头,不是悲观,这是专家们给我会诊得到的结论。 洞庭湖老哥,你瞧我巢湖都要窒息了!蓝藻像一层厚厚实实的被子,压在我近岸的水面上,还发出一股股呛鼻的腐臭味。我的体检表明,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三项指标,分别为每升1.67、0.13、6.26毫克,远远超过了你们。1987年,日供水10万吨的合肥市第四水厂,两次被迫停水共23天。那个第一水厂,氨、氮含量每升5.5毫克,超过卫生标准10倍,最高浓度超过标准175倍!这怨谁?

4、南淝河、兆河,十五里河、派河带着黑水、黄水、带泡沫的浊水,还有冒着甲烷气泡的浑水,一齐朝我涌来。光那条南淝河,每天就倾给我36万吨污水。 谁说不是哩!我太湖每年要接纳1000万吨污水。说具体点儿,每天3万吨,其中工业污水1.5万吨,农业污水1.5万吨。全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染加上重金属污染。像鄱阳湖、洞庭湖那样的围湖造田之苦我也有。1949年,我的东边有出口河道84条,人们搞围河堵河,搞到现在只剩下10来条河道。单是吴淞江下游泻水受阻就使泥沙淤积速率增加了4至6倍!如果每年淤积速率超过2毫米的话,用不了100年,我太湖就变成一片沼泽了。 对于四大湖的呼喊甚至谩骂,人们应当理解他们、同情他们。湖泊不

5、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财宝,而且是有灵性、有生命的。人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他们才能保持青春。反之,会过早地衰老甚至死亡。这并不是制造奇谈怪论。 有生命的湖,在人的摧残下,确实会过早死亡。又一例铁证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1949年统计有大小湖泊1066个,到1981年“点名”时,仅乘下309个“千湖之省”变成“百湖之省”!五大湖又何尝不是朝不保夕!有资料证明,洞庭湖,1826年时的面积为6000平方公里,现在仅有2691平方公里。150年间面积缩小了一半!而容量呢?30年就减少了50%!有关专家早就发现警告:再过60年,号称800里的洞庭湖将不复存在! 1、把握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生动形象的

6、题目,可写成:(分) 2、本文段用拟人手法,让四大湖对话、哭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 3、概括两段文字的中心:(分) 4、四大湖对话的主要问题是和,造成了的危害。(分) 5、从四大湖对话、哭诉中,你认为当前还有哪些类似问题?其危害是什么?(2分) (二) 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_,_。_,_,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云是悬浮在空中的

7、极小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常常飘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如山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体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体庞大,总水量可达几百万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在自然状态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气流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过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小冰晶。当云中的冰晶达到一定

8、数量时,冰晶的个体就会迅速增大、下降,形成雪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产生了。 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氮,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氮播撒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产生低温区,当温度低

9、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全国80.4%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14.7%。因此,专家指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其中液态水指的是_,固态水指的是_,气态水指的是_。(3分) 2、下面是第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括

10、号内。(2分) 淡水大约只占3% 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海洋水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 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A.B.C.D. 3、第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15个字)(2分) 4、联系全文看,对第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 B.气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自然状态下,从云中产生降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水从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为气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固态。 5、第段运用了列数字和

11、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和_。 (三)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

12、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

13、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3分

14、) 2、“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请结合本句话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2分) 3、抗生素为什么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2分) 4、第四段中“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一句中,加点的“大多数”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在恶劣环境中也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 B.病毒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它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C.病毒的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自身,更取决于人群的免疫力。 D.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从而使人类和动物致病。 (四)蚂蚁的本领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