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64061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合医院抑郁障碍共病现象研究【摘要】 抑郁障碍与其他疾病的共病情况很常见,尤其多见于综合医院就诊的躯体疾病患者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综合医院中脑血管病、癫疒间、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偏头痛、冠心病、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共病 综合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抑郁障碍正愈来愈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抑郁障碍患者不仅见于专科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也广泛地存在于教育机构,而在综合医院的就诊者中更是屡见不鲜,无论在门诊还是住院部,抑郁障碍和躯体疾病的共存现象正日益普遍,在这里有必要进行探讨。 1 共病的概况 1.1 概念 共病(comorbidi

2、ty)又称同病、合病、并存病 ,由1970 年美国耶鲁大学 Feinstein 首次提出,指一个正在研究中的索引病例在其治疗中出现另外一种不同的疾病1 。1989 年Campell 精神病学词典的定义为:共病指在同一患者同时存在或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2 。美国全国共病研究机构( NCS)1986 年提出终生共病率 (lifetime comorbidity)的概念:即同一个体在生命的不同时间发生的多种疾病,疾病之间可相隔很远,也可很近;还有年共病率(comorbidity in one year)的概念:指同一个体在特定的 1 年内发生的多种病。现在一般指同一个患者同时或在特定的2时间内患有 2

3、 种或 2 种以上不同的疾病,且每种疾病都达到了诊断标准,几种疾病之间不互为因果,各自有不同的独立的病理生理机制。 1.2 共病的形式 躯体疾病与躯体疾病: 如高血压与糖尿病;躯体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如冠心病与抑郁障碍;精神心理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症与抑郁障碍。躯体疾病的共病诊断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和重视,然而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共病所受的关注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抑郁障碍漏诊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屡见不鲜。精神心理疾病的共病由于在综合医院相对较少,在此不做讨论。 1.3 研究共病的意义 一个人同时患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疾病是一种客观存在, 正确及时的共病诊断有利于正确理解患

4、者的症状,防止漏诊,并可以及时全面地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利患者全面康复,并在科研中探讨可能存在的共同病理机制,有利于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2 抑郁障碍的概况 2.1 概念 抑郁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且影响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负性情绪状态(心境,mood)。可分为:非病理性抑郁心境(多在负性生活事件后发生,为抑郁情绪反应,持续时间短于 2 周,不需医疗干预)和病理性抑郁心境即抑郁障碍(多在易感个体中发生,自发或发生在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后,符合抑郁发作标准,持续时间大于 2 周,需特殊治疗) 。这里所说的抑郁障碍即广义的抑郁3症,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也包括了其他各种病理性抑郁心境,如反

5、应性抑郁、产后抑郁、老年性抑郁等。由于目前抑郁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以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抑郁障碍是以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滞、意志活动减退并伴有焦虑、食欲减退、失眠乏力等诸多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2.2 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心情低落,兴趣缺乏,精力丧失;心理学症状:自责自罪 ,精神运动性迟滞 ,焦虑,记忆力下降 ,认知歪曲;躯体症状:睡眠障碍,疲乏无力, 食欲、性欲下降,慢性疼痛,躯体不适。 2.3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CCMD-3 ) 3 2.3.1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中的 4 项: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

6、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2.3.2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2.3.3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2 周,可存在某些分裂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 24周。 2.3.4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抑郁,排除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3 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 3.1 概况 在躯体疾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共病率较高。Filipc

7、ic 等4通过对 2153 例门诊患者的调查发现:28.5的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其中女性占 64,男性占 36;轻度抑郁者占 52.4%,中度抑郁者占 34.3%,重度抑郁者占 13.3;与抑郁共病的哮喘患者占 25.3,慢性阻塞性肺病占 26.6,糖尿病占 32.2%,癫疒间占 29.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占 24.2。同时在抑郁障碍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者也较普通人群有很大差异。Taylor 等52004 年通过对 370 例抑郁患者和 157 例非抑郁患者对照的研究发现:抑郁组具有更多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更多的血管硬化症状。2006 年 Nuyen 等6通过回顾性调查

8、发现抑郁障碍患者可与 26 种疾病共病。 抑郁可能诱发或促发躯体疾病,可能是内科疾病伴随的心理反应,抑郁也可能是躯体疾病的一种直接后果,躯体疾病也可能以抑郁等精神症状表现出来。在躯体疾病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只要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即认为存在共病,即应予以干预。 3.2 脑血管病 自 1921 年 Kraepelin 描述了脑卒中和抑郁障碍的联系以来,抑郁障碍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问题已得到普遍认可。Damush 等7对 185 例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27 的患者有抑5郁。Sknr 等8对 145 例首次卒中并存活的患者分别在 3 个月和 12 个月进行调查,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抑郁障碍,且 2 个时

9、间点的抑郁障碍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认为许多患者可以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Watkins 等9应用不同的量表进行调查发现,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 5460。目前认为半数以上患者其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与左侧额叶病灶显著相关,病灶越靠近额极,抑郁就越严重,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发生高危期长达 2 年, 而未加治疗的抑郁障碍可持续至少 6 个月。 3.3 癫疒间 癫疒间是神经科常见病,无论是发作时或发作间歇期抑郁障碍的共病都很常见。 Harden10 认为与抑郁障碍共病的癫疒间很常见,尤其在颞叶癫疒间和复杂难治性的局部癫疒间中,抗癫疒间的同时应给予抗抑郁治疗。海马硬化被认为是难治性癫疒间的最常见病理机制。

10、Baxendale 等11通过对 87 例海马硬化症患者的研究发现,15的患者与抑郁障碍共病,在左侧海马硬化者更明显,而且在右侧海马硬化的患者中,合并抑郁障碍者左侧海马体积也缩小。提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机制。 3.4 帕金森病 抑郁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Mimura 等12认为约有 2040的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 其中约一半符合重度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另一半符合心境恶劣和轻度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Holroyd 等13对 100 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调查发现 15有抑郁障碍,并和低度认知功能、抑郁病史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Golab 等14通过对 85 例帕金森病患者6的研究发现,6

11、2.35% 的患者与抑郁障碍共病,轻度占 8.24%,中度占 16.47%,重度占 22.35%,非常严重者占 15.29%;且抑郁程度与女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一些抗帕金森药物运动障碍的副作用呈正相关。目前认为抑郁障碍的共病可能和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中 5-羟色胺代谢障碍有关,同时抗帕金森药物如金刚烷胺、溴隐亭、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等也可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5 多发性硬化 Feinstein 等15研究发现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抑郁障碍发生率为 4060,表现为躯体症状、焦虑、阻滞和睡眠障碍等,认为抑郁障碍不仅和疾病所致的身体的残疾和对治疗前景信心不足等有关,而且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和免疫学异常

12、有关, 并发现抑郁的出现与左侧额叶、颞叶病变有很大的相关性。Randolph 等16通过对 48 例复发缓解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研究也认为,抑郁很常见,且很多的疾病症状是由于抑郁障碍共病的表现。应给予抗抑郁治疗,而非仅仅是免疫治疗。 3.6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40%50% , 其中达到重度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占 10%20%。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出现轻度抑郁障碍和恶劣心境者占 62%,在同时存在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减退老人中,符合痴呆认知功能减退者占 90%, 老年期首发的抑郁障碍中,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者占 40%。Vilalta-Franch 等17应用 5 种不同的诊断系

13、统对 491 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共病率为 4.943.7 ,不同的方法之间差别较大。 73.7 偏头痛 Sevillano-Garca 等18通过对 155 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7.74 的患者有抑郁障碍,且在无先兆的的患者中更常见,女性多,可加重头痛的发作。 Molgat 等19 通过大样本的研究发现,偏头痛和严重抑郁障碍的共病率为 17.6,较其他慢性病常见,并且认为其共病机制不同于发生于老年人的共病。 3.8 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作为心身疾病,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情绪低落可使内分泌失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到影响,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而

14、一旦患了糖尿病,心理应激更成为使血糖浓度升高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Li 等20 对18814 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发现,糖尿病与严重抑郁障碍的共病率为 228.8,其中亚洲人最低,美洲人最高;当前使用胰岛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比 1 型糖尿病和不使用胰岛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大的共病危险。Khamseh 等21对 206 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71.8的患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女性更常见。Nguyen 等22通过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者和不合并抑郁障碍者的视网膜血管口径的研究发现,合并抑郁障碍者口径明显减少,从而认为合并抑郁障碍是糖尿病型微血管病变的一个表现,往往血糖控制较差,

15、有更大的血管危险。 3.9 冠心病 Katon 等23认为各种冠心病均可与抑郁障碍共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重度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 14%36、16%20、5%20 。有一项对4000 余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在近期发生8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重度抑郁障碍的共病率为 16%20,抑郁障碍共病率为 17%47。Denollet 等24通过对 176 例心肌梗死后 1 个月患者的调查,发现 18的患者与抑郁障碍共病,21 的患者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几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年龄、性别有关;而抑郁障碍的存在也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病死率。抑

16、郁障碍的常见主诉为胸痛、胸部不适、心悸、气短、窒息感等,这些症状常易与心血管器质性疾病相混淆,也是导致抑郁障碍误诊的常见原因,故必须认真加以鉴别。 3.10 其他 Gupta 等25通过对 1995 年2002 年门诊患者的调查,与酒渣鼻共病的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是 4.81,而且与饮酒无关。Cruz Neves 等26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重度抑郁障碍的共病率是 5.745 ,其发生不仅与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更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有关。炎症性肠病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关系也得到了重视,并且发现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疾病的不同时间,共病的发生率也是不同的,其机制不明27 。 4 小 结 以上的研究显示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非常普遍,广泛存在于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