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39363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内容:教科书 P22 页例 3 及练习四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 “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

2、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 30 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 30 度的方向上。 )3、质疑解难刚才大家确定的同样是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地点,描述它们位置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一个是南偏东约 30 度,一个是北偏西 30 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力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复习巩固完成做一做: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连接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度数,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

3、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书中的做一做中的角度是 45 度,比较特殊,可以说成是你在我的东偏南 45 度,也可说南偏东 45 度,或你在我的西偏北 45 度,也可以说是北偏西 45 度,还可以说成是“东南方向” 。三、复习反馈1、完成练习第 1、2 两题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北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 900 米。 )(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 ) (小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第四课时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 页例 4 及

4、练习四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小组讨论:(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2、继续描述行走路线讨论: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3、这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 15 分钟、5 分钟、35 分钟、5 分钟,他们走完全程

5、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三站终点 北10千米起点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终点北起点第一站第二站10千米4、观察行走路线后回答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5、打开书本 P23,观察书上的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 40方向距离 350 千米的地方是点 12、在点 1 的西偏北 25方向距离 200 千米的地方是点 23、终点在点 2 的西偏南 20 方向距离它 300 千米的地方绘图后回答:(1)点

6、 1 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 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 到点 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 到点 2,最后向 偏 度方向走 km 到终点。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注意:绘图前,先定下出发时的位置。2、第 26 页第 5 题,根据描述把电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注意交流、展示,最好能够用到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绘制出的图进行展示,有利于比较、改进。四、开放题:小小动物园的参观路线。学生自行设计,设计后并写出如何走,对一些绘制较好的图进行展示、评比、加分。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一课

7、时 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 P2728 例 1 及 P28 做一做、练习五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

8、换律。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教学过程:(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2、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讨论与思考:(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40+56=56+40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

9、和不变)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事例验证。 (寻找身边的例子)如:(1)四(1)班有男生 31 人,女生 25 人,全班有多少人?31252531(2) 4224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

10、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2、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 “”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三)应用,巩固新知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16516535 1013214( )( ) 80505080

11、 4829+5248( )+( )( )( )( )( )(1)自主练习。(2)交流:第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