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8081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2级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1、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B C D2、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井渠3、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4、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5、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禁止国人

2、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6、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7、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对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 资金短缺 B 劳动力缺乏 C 购买力低下 D 丧失国外市场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9、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

3、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10、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11、陆游杂赋诗写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开始出现草市 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12、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

4、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1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14、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15、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16、

5、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17、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A张謇 B梁启超 C李鸿章 D荣德生18、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制定

6、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A强行购买 B和平赎买 C加工订货 D没收21、右图中的建设成就是在何时取得的? A、一五计划期间B、二五计划期间C、文革期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2、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中的现象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23、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

7、了国民经济 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A、安徽、四川 B、安徽、贵州 C、四川、云南 D、四川、湖南2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27、20世纪90年代初,中

8、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三大召开中共十四大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 B C D28、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29、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30、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以市场配

9、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31题18分,32题14分,33题8分)31、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4分)当时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社会条件有哪些?(4分)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4分)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什么意义?(4分)32、2001年10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在此期间某中学举办了以“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上海”为题的知识竞赛。请回答:举出18401949年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的、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例事件。(1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10分)这一时期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50字左右介绍其中的一位。(应包括所处的时代、主要贡献和你的评价,3分)开放式试题:3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你准备怎样介绍呢?(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