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7866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选择题参答考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部分第一章 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与世界观毫无关系 B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与世界观没有区别 D.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3、“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世界的统一性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5、“上帝在我心中”的观点是()A.客观唯心

2、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先有桥的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桥,表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8、把世界的本质单纯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b)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 D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

3、何别的属性10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 () A它的具体性 B客观性 C客观实在性 D变化、运动性 11、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这样,才能() A确定地区分事物 B理解事物的统一性 C理解运动的形式 D理解运动的原因1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13、“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否认意识存在的庸俗难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1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C否认

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15、“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是() A是非分明的观点 B无神论观点 C有神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16、“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 A一切哲学的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17、“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8、承认“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

5、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0.实现由客观辩证法向主观辩证法的转变是为了 A.揭示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 B.连贯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C.揭示事物的外部联系 D.反映事物的运动过程 ()2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22.在工作中防止“过”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度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23.辩证思维的方法是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因为 A.它们是经过实践检验

6、了的方法 B.这些思维方法本质上就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联系 C.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 D.它们是人们初中经验的总结 ()2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26.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辨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2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辨证的关系 ()29.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指矛盾的 A.普遍性 B.同一性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斗争性

8、 )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发展的观点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2.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对立的焦点是 A.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33.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定事物之间有相对确定的界限,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观点 ()3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

9、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35、“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的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3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10、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38、“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39、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性质的变化 40、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41、肯定中包含着

11、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4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43、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44、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较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煤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这说明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4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A.形而上学观点B.折哀主义观点C.辩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