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37863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知识题: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4、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西汉“中朝”形成 东汉设尚书台 隋唐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A、B、C、 D、5、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

2、、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8、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9、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 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10、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蒋介石11、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A、湘军的进攻B、天京的内乱C、北伐的失利 D、外

3、国的助剿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资政新篇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 A、B、C、D、15、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和约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6、遵义

4、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17、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8、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19、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1954年B、1982年 C、中共十五大 D、1

5、999年20、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军事制度C、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二)史实判断题:2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2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2

6、3、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2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抗日战争25、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

7、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三)史实简答题:26、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3分)(2)秦朝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秦朝负责中央和地方监察的官员各是什么?西汉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4)秦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大臣参政议政的制度是什

8、么?汉武帝时期,由其亲信近臣构成的实际决策结构是什么?(2分)27、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1分)(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3分)(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3分)(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2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部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宪法。据此回答:(1)这两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或通过的?(4分)(2)两部宪法的性质各是什么?(2分)(3)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四)史

9、料分析评论题:29、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10、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4分)(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4分)(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3分)(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30、(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提供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三组为必答题;在第一和第二组中,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图二: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

11、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图三: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探究题第一组:(9分)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持香港地区的永久繁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请你简单地解释这一主张的含义。探究题第二组:(9分)指出三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抗

12、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探究题第三组:(6分)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三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幅?请表达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人教版)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ADACBCBBB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BCABCBBDBC第二部分: 26、(1)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

13、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颁布“焚书令”(或“焚书坑儒”)、“挟书律。”(3)御史大夫;监御史;刺史制度。(4)“朝议”制度;“中朝”(或“内朝”)27、(1)1840年。(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8、(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

14、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9、(1)“助理万机”,位高权重。(2)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明太祖朱元璋。(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30、(1)“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清王朝、南京国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