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78630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口试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是什么?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儿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本质特征: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 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其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的新变革

2、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其三,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的主观条件。(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

3、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4)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

4、,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5)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3、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性质;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两者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相互作用 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内在的同一性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斗争性引起量变,为质变做准备;第二、斗争性突破事物的度,完成质变。4、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习这一原理的意义是什么?矛盾普遍性包含着两重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笔试第十一题)矛盾

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根据。理论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普遍性的东西,具有共性,而具体实践相对来说表现为个性、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

7、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 5、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笔试第二题7、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笔试第十四题8、举例说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

8、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例子: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

9、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旋转。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都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9. 什么是静止,举例说明静止的两种形式并概括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表现形式: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没有发生质变.举例:小七与老大并排站立,不受外力,小七相对于老大静止,形状和大小不发生变化。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在相对静止

10、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0.什么是规律?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11.认识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11、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过程,它体现了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是人们对客观过程及其推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并用其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认识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但就认识的推移和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而言,认识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运动必然是

12、是一个形式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内容上不断深入,无限扩展的过程。12.怎样理解永恒发展和相互联系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 结合我国人口资源问题,谈谈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

13、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

14、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改革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东

15、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六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

1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上几个方面,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部署,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们就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