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7262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原模拟试题(二)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 拟 选 择 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2.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是(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观点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都认为(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6.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7.规律是指(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

3、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发生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3.“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

4、表现”,它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4.下列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比赛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源”和“流”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

5、8.有人认为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死搬书本知识。认识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具体性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2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 )A.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B. 认识器官的不断发达C.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D.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2

6、2.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23.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24.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人口多、密度大B.人口少、增长慢C.人口不增也不减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2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社会关系B.社会意识C.生产劳动D.地理环境26.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宗教B.艺术C.哲学D.逻辑学28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9.上层建筑包括(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B.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D.社会标准3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2.制约科学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B.哲学指

8、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33.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社会秩序的稳定B.民主程序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34.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35.自由是指人们(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6.哲

9、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37.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乐极生悲,苦尽甘来3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3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

10、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E.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0.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41.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理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D.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42.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是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B.法官在法庭审案C.医生在医院诊病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E.实验员在实验室做试验43.下列哲学派别中,属于可知论的有( )A.辩证唯

11、物主义认识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C.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D.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E.不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4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5.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E.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46.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为“主观真理”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为“客

12、观真理”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为“绝对真理”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为“相对真理”E.真理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为“终极真理”4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状况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4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是(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49.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

13、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正确反映二者区别的有(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B.前者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C.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D.前者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50.属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E.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51.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有(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E.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状况5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它们是(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E.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53.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A.前进的、上升的过程B.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C.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D.一帆风顺、平稳进化的过程E.时进时退、时快时慢的过程54.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有(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