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7114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3.首要的生产力是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 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

2、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 制度,一理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 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A. 地理条件 B. 人口条件C. 资源条件 D.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7.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15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49年增长20倍,上升到世界第6位。但是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000多美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100位以后。19572005年48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10多倍,同期人均国民收入却只增长3.2倍(按可比价计算)。另外一组数字是:我国人口从1950年的551

3、96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111026万人,增长2倍多。这些数字表明A.经济基础决定人口发展 B.人多力量大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物质生产是人口生产的前提条件 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9.“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表明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

4、的发展 10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 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说明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B.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B.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具有阶级性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

5、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4.“全球问题”深刻反映了A.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C.科学与价值之间的矛盾 D.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5.社会革命的本义指政治革命,它A.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B.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是阶级社会发展和社会更替的决定性

6、环节 D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6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他们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 D.他们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A. 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B.相信群众的观点C.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D.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是A.发动群众的方法 B.辩证否定的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9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A. 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7、B. 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 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10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宗教和哲学 三辨析题1.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四.问答题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3.分析说明“生产力标准”的哲学依据及其意义。4.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

8、史的“剧作者”。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五材料题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材料一: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材料二: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材料三: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

9、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 2.D 3.C 4.A 5.B 6.D 7.C 8.D 9.D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BCD 4.AC 5.ABCD 6.ABC 7.ABCD 8.CD 9.ABC 10.ABCD 三辨析题1.(1)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

10、“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2)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2.(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四.问答题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包括两方面内容。

11、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逐步变得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12、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

13、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 (1)生产力标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提出来的。(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主导的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 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

14、体现和根本要求。(4)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 、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5)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4.(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