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370490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导学案:1.2.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2课时)【学习目标】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2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3深入了解祖国自然、人文状况,体会到地理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重点难点】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2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自主学习】通过上节知识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般的区域比较方法:(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4)自然地

2、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三、我国的区域差异(一)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向递减,原因是受的影响。2.年降水量的分布由向递减,原因是受的影响。3.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是以、两大要素划分的。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毫米降水量线为界。5.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吻合,大致以、和为界。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下图。填写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各自然区所包括的地形区名称。ABCabcdefghijkl甲 丙乙【典例精析】【例1】下图所示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3、分布简图(按区域分布方位)。读图,判断下列各题。()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分界线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北部为界(二) 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区域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1000米以下),以、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1000米左右),以、盆地为主海拔(一般4000米以上),主要是、高山气候气候,夏季,冬季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多大风 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湖泊多为淡水湖。地表水以 为主多属河,河流短小。主要是补给东南部

4、多大江大河的,西北部多属内流区;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植被、土壤植被以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淋溶作用较强植被为、,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植被主要为、及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代表性动物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种类繁多骆驼、黄羊,较少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农业重要农耕区,以为主,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解决热量不足问题人口城市城市,规模大规模小,数目主要分布在河谷,城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而,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5、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原始的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例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回答(1)(2)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检测清盘】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 C水文、土壤 D植被、水文2下列省区不在东部季风区的有 (

6、)A甘肃B内蒙古 C陕西D新疆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9题:3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C由东至西:农业、牧业 D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4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 )A受夏季风影响 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5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北干旱区、北方、南方的农业特点依次是 ( )A绿洲农业、坝子农业、河谷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B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C河谷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旱地

7、耕作、水田耕作D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读下图,完成811题。6关于B、G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G两处垂直分异更明显的是BBB处的畜种有耐寒的滩羊、三河马CB、G处适宜发展耕作业的是GDB处深受西南季风影响,水热资源丰富7关于从EDCH的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红壤砖红壤钙质土黑土B农业类型:水田早地旱地水田C植物: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D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8关于G、F、H三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河流流量常年均较大 BF河为内流河,G、H二河均注入太平洋C三河一年中均只有一次汛期 D三河水力资源最丰

8、富的是G河9关于A、D、F三地的地理事物分别配合正确的是 ( )A农业:绿洲农业、水田农业、河谷农业 B资源:光照、地热资源、石油C省区:新疆、云南、西藏 D所在省区的景观:坎儿井、灵渠、布达拉宫10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从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11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变化为基础12我国西

9、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A甘肃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13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受冬季风影响不明显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都明显位于阴山以北,横断山以西AB CD14青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三江源地区 B藏北高原和昆仑山南麓C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读下图,回答1519题。15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图,表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图。16河流的流域是指 ( )A河流两侧的山坡 B

10、河流流经的区域 C分水岭以内集水的区域 D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总称17下列河流或湖泊,均处在内流区的是 ( )雅鲁藏布江青海湖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ABCD18有关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东部第三产业比重最小C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小 D产业结构能反映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劣19中国近20年来,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部人才资源丰富 B区位优越,政策优先 C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D气候湿润,农业丰收*20读下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区域C为区,D为区。C、D 两区的交界线上有山和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区,AB间以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3)列表说明秦岭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类型旱地【学后反思】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