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2637019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20200205(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0.01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BA偷换概念 ,应是祖冲之的圆周率值的来源启发了吴文俊。【原文】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C. “后四目更重要“错【原文】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目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D. “领先于世”张冠李戴)【原文】中华

2、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2. C(“对比”错)【原文】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3. B( “中国古代没有传统科学的专著”属于推断错误)【原文】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礼记中有与农业和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 C 【原文】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

3、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5. DA.【原文】材料二: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材料三: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B.【原文】材料一: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

4、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材料二:“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材料三: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C.【材料三原文】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

5、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材料一,侧重报道“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材料三,从反思诗词教育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入手,对“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做了理性思考。(每条2分,答出三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C语言风格应是质朴平实,并且无“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 )8. 情节结构方面,与上文

6、写金相公的外孙生病搬走相呼应,使得小说结构严谨。情感主旨方面,此结尾具有象征意义。金黄的铜圈闪闪发光,声音悦耳,暗示传统的手工艺会后继有人,焕发新的生机。技巧效果方面,留白式的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每条2分,答出三条得满分。)【尾端作用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主旨+技巧效果 参见总复习用书P47情节作用图表相关内容。9. 民间手工艺人面临生存窘况。金相公的箍桶手艺受到工业技术与商品发展的冲击,反映出当前很多手工艺人的生活现状。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令人担忧。金相公为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而担忧、无奈。对传统手工艺的赞美。金相公手艺好、用料讲究,这都体现了传统手艺的精髓之处。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

7、发展充满希望。文章认为人们生活依然需要传统手工艺,结尾处对金相公外孙的叙述暗示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希望。对美好人性的赞美。金相公勤劳能干,为旱情缓解而高兴,表现出厚道纯朴的人性之美。这符合当下倡扬正能量的主旋律。(答出其中任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可得满分。)【主旨意蕴探究题】题材:传统手工艺 人物:手工艺人 现实与未来 请参见总复习用书P70-71 “五从”思维把握主旨 相关内容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10. C11. B(应是孔子整理并传授)12. D(做刺史时,没有向朝廷举荐人才)原文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13.(1)戴圣说:“后辈

8、年青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2)然后进入住所,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的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作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作为固定的作法。【重点积累掌握】市籍 贤良方正 优容 行部 廉得其罪 传舍 方伯 朋党【文言释读】何武字君公,蜀郡郫(p)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赋税)。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1. 政事,官务。2. 指刑狱之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注解】市籍:商贾的户籍。秦汉时

9、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汉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 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卒吏:官名,汉置,为郡属官吏,俸百石。位在丞下。后来,有的为掾史取代,有的为卒史所并。【翻译】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那县的人很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给县里交纳赋税,多次拖欠赋税。集市上负责收税的人求商抓住这点侮辱何显家,何显大怒,想要藉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交租赋服役不在众人之前,奉行公事不徇私情的官吏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报告太守,

10、招納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他。久之,太仆(11.A)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优厚宽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11.C)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查访,侦察)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注解】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文帝。被举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予官职。武帝时复诏

11、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不同,性质无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翻译】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升官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中号称小戴的那个人,行谊治绩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为他是大儒者,宽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巡行部属审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把检举出来的交給郡治罪。戴圣说:“后进生知道什么,竟想扰乱别人的管理!”都没有判决。何武派从事查访到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己辞了官。后来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诽谤何武。何武听说了这件事,自始至终不宣扬他的恶行。后来,戴圣的儿子的宾客聚合做强盗,被官吏捕获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

12、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判死罪。从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何武到京师汇报事情时,戴圣总要到何武处谢恩。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之)以得失。然后入传舍(1.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2.借指今旅馆、饭店),出记(出文告)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翻译】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一定先到学校见儒生,考查他们诵读议论,询问政事得失的见解,然后进入传舍,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和一般田地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作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作为固定的作法。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

13、(幕僚性质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给备办)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11.D),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zh ji)。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翻译】起初,何武作郡官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了解何武有宰相才能,因为他是同姓所以看重他。后来何寿作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作庐江长史。此时何武奏告政事在府邸,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准备了酒席

14、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老朋友杨覆众等,喝酒畅快时,何寿叫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客人,说:“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何显等人很惭愧,回来把此事告诉何武,何武说:“刺史是古代的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是皇帝托付信任的官职,是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进荐好的人才罢退不好的人。官吏治理政事的成绩显出卓越的才能,百姓有才能而隐居不出,刺史才应当召见他们,不能有因私询问的事。”何显、杨覆众竭力劝他,何武不得已召见何寿哥哥的儿子,赐给他一杯酒。这一年,庐江太守推荐了何寿哥哥的儿子。他遵守法令为人所敬畏到了这样的地步。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

15、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请别人办事;以私事相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翻译】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喜好进荐人才,勉励赞许别人的长处。作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作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然而他憎恶结党营私,考察文职官吏一定向学者了解情况,考察学者一定向文职官吏了解情况,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来防止因私请求托付。他任官时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任官后常被人们思念。 注: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学官,学舍,学校。(二)古代诗歌阅读14. C(意境不同,本词的震撼效果也优于柳词)15.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茶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赏析诗句,要从手法、内容和情感方面进行分析。抓住“明日”,便知使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抓住“春逐行人去”,便知赋予了春天以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赏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春逐行人去”句,运用想象/拟人,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用心理感受/虚写,由芳草和离愁想象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