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言文复习梳理

上传人:byq****87 文档编号:12636987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9文言文复习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7-9文言文复习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7-9文言文复习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7-9文言文复习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7-9文言文复习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9文言文复习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文言文复习梳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咏雪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词语积累: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泛指小辈)、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差(ch大体)、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3、课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阅读探究:咏雪营

2、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它有深刻的意蕴,不仅有物象。还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启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二、陈太丘与友期1、词语积累: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sh放弃)去(离

3、开)、乃(才)、戏(嬉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牵拉)、顾(回头看)、不(同“否”)2、课文翻译: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友人就生气了:“真不是人啊!跟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正午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阅读探究陈太

4、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答:不讲信用,粗野无礼。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答:答案一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已经不容易了。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答案二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答: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5、,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你认为陈元方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启发: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三、论语十二章1、词语积累:说(同“悦”,愉快)、愠(y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罔(wng迷惑)、殆(di疑惑)、汤(热水)、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笃(坚定)2、课文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却不怨

6、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怎

7、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仁德就在这里面了。”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他的态度是“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怎样安贫乐道的

8、精神品质四、诫子书1、词语积累:静(宁静专一)、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干。广,使广)、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冶性(修养性情)、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枯落(凋落,衰残)2、课文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清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

9、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着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人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穷困潦倒在自己的陋室里,又怎么来的及!3、阅读探究:本文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或治学、修身、惜时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中心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样展开论述的: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安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躁”字,把“静”与“躁”字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过课文后的感悟:如,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读书时要沉静,将身心全放在所读材料上,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五、狼1、词语积累:止有剩骨(止:仅,只)、缀(连接、紧跟)、并驱如故(并:一起。驱:追随,追赶)、窘(处境困迫,为难)、受其敌(敌:攻击)、顾野有麦场(顾:看,视)、苫蔽(覆盖,遮盖)、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眈眈(注视的样子)、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瞑(闭上眼睛)、意暇甚(意: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尻(屁股)、洞其中(洞:挖洞)、隧入(隧:从通道)、黠(狡猾)、顷刻(一会儿)、盖以诱敌(盖:大概,

11、原来是)、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2、课文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12、。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阅读探究:本文主旨: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课文结构: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启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

13、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结尾一段表达方式是议论,作用是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文中写狼的狡猾从贪婪凶恶和狡诈阴险两方面写。写狼贪婪凶恶的句子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狼狡诈阴险的句子有: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六、孙权劝学1、翻译课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

14、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2、词语积累: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当涂(当道)、大有所益(益:好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通“耶”,语气词”吗”)但当涉猎(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9)蒙乃始就

15、学(乃:于是,就)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3、启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七、木兰诗仿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翻译: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2、解释加点字:少习骑(少年时)长而益精(更加)易男装(换穿)溯黄河(逆流而上)数建奇功(多次)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于是)3、文章的主旨句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在木兰诗中相类似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八、卖油翁1、翻译课文:康肃公陈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