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36984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目 录第一章 血常规检验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检验1、红细胞计数2、红细胞压积 3、平均红细胞体积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5、血红蛋白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浓度第二节 白细胞1、白细胞计数2、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4、嗜硷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5、淋巴细胞计数、百分率6、单核细胞计数、百分率第三节 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压积3、平均血小板体积4、血小板分布宽度第二章 血液生物化学检验第一节 肝功能检验1、谷丙转氨酶 2、谷草转氨酶3、-谷氨酰转肽酶4、硷性磷酸酶5、总胆红素6、直应胆红素7

2、、间应胆红素8、总蛋白 9、白蛋白10、球蛋白第二节 血脂1、总胆固醇2、甘油三脂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第三节 肾功能检验1、肌酐 2、尿素氮3、尿酸第四节 糖类检验1、血糖2、糖化血红蛋白3、糖化白蛋白第三章 肿瘤标志物检验1、甲胎蛋白(AFP)2、癌胚抗原(CEA)3、糖类抗原 ( CA-19-9 )4、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 第一章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 、血红蛋白 、白细胞及血小板等项目。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标有“”,显示体内红细

3、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 超过高值则可能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血小板与凝血有关。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检验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正常值: 4.35.81012 /L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肾癌、肾上腺肿瘤; 药物如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 各种贫血:如

4、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等;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2、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的一些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正常值:0.4000.500 L/L (4050vol%) 临床意义: (1)压积增大:可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

5、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压积减少:可见于 贫血或妊娠稀血症。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等。3、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通过间接计算得到。正常值: 82.0100 f L临床意义:数据可供血液病专科医生对贫血类型作鉴别。4、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值: 10.6015.50 % 临床意义:数据可供血液病专科医生对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的鉴别与形态学分类。5、血红蛋白 正常值:130.0175.0 g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6、: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剧烈活动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或酶的遗传性的缺陷 、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即血红蛋白含量/

7、红细胞百万数,以皮克 (Pg ) 为单位。 正常值: 27.034.0 Pg 临床意义:数据可供血液病专科医生对贫血类型作鉴别。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即平均每1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以g/L表示正常值: 320360 g/L 临床意义: (1)升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第二节 白细胞 血液离心后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混合细胞的统称。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

8、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 成人 (3.59.5)109L 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2)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2、中性粒细胞 计数:(2.007.00 )109L百分率:40.0075.00 % 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

9、脏穿孔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 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嗜酸性粒细胞 计数: (0.020.52)109 /L 百分率:0.40%8.00%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等。4、嗜碱性粒细胞 计数:(00.06) 109/L 百分率 : 0%1.00 % 临床意义:多见于慢性粒

10、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等。5、淋巴细胞 计数: (1.103.2) 109/L; 百分率 : 20.0050.00 % 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结核、麻疹、病毒性肝炎等。6、单核细胞 绝对值:( 0.100.60 )109 /L 百分率: 3.008.00 % 临床意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是无核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

11、粘附聚合作用。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 (12535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异: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2)病理意义: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 ;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

12、可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2、血小板压积正常值:0.110.28 L/L血小板压积与血小板的数量及大小呈正相关3、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值:7.4012.50 f L临床意义: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亦可作为血小板减少时患者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的指征。4、血小板分布宽度 正常值:9.90 16.10 PDW临床意义: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的质量及功能变异情况。第二章 血液生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 肝功能检验1、谷丙转氨酶 正常参考值:040 U/L 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增高见于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脓疡、

13、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药物影响等。 2、谷草转氨酶正常值:1540 u/L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偏高可出现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胆道疾病胆囊炎等疾病。3、-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1060u/L临床意义:-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见于原发性肝癌、胰腺癌 、肿瘤肝转移、胆汁性肝硬化、胆道肿瘤。但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特异性较差。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 、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时都可能升高 。4、硷性磷酸酶正常值:45125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

14、积性肝炎等的检查。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细胞癌、骨质疏松、 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5、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 ,主要来自红细胞。总胆红素正常值:4.019.0 mol /l6、直应胆红素正常值:1.57.0 mol /l7、间应胆红素正常值:2.015.0 mol /l胆红素检验的临床意义: 上述三项检查用于鉴别黄疸性质,如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8、总蛋白 正常值: 成人 6082 g/L 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1)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2)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9、白蛋白正常值:成人:3555 g/L.临床意义: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白蛋白浓度降低:见于(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3)合成障碍: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