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6201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命年的回想 语言知识积累【音形积累】【字词】1、难读字词。秫秸(sh ji) 竹筒(tng) 烙(lo)饼 糁(shn)儿簸箕(b ji) 浸渍(z) 涿(zhu)州 阖(h)家2、多音字。 nin (粘性) qun(圈套) shn(糁儿)粘 圈 糁zhn(粘贴) jun(羊圈) sn (糁米) p (铺床) zhun(转动) b(簸箕)铺 转 簸p (铺子) zhun(转变) b(颠簸)3、形近字。 栗 l (栗子) 薯 sh (薯条) 抠 ku (抠门)粟 s (米粟) 暑 sh (暑假) 呕 u (呕吐)4、近义词辨析。(1) 情趣 乐趣 兴趣 志趣这四个词都是名词, 都表示趣味。其区

2、别是:“情趣”一指性情志趣,如:二人情趣相投;二指情调趣味,如:这首诗写得好呢有情趣。“乐趣”,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如:学习中的乐趣无穷。“兴趣”,指美好的情趣,如: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志趣”,一指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二指志向和兴趣,如:二人志趣相同。5、词语释义。扣: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往较深的地方挖。腊月:农历十二月。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或暂时盛东西。烙饼:烙成的饼。烙: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里加热使熟。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鬼祟: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6、成语积累。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自卖自夸:自己卖什么就夸什么好,

3、比喻自我吹嘘。五颜六色:形容色彩纷繁。念念有词:不停地自言自语。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教材文体感知【品思题目】“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比如猴年出生的人,2020年就是他们的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

4、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走近作者】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旦(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被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四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

5、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研习教材重难点语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名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有特色的。第二部分(2-4)详细介绍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情况。第三部分(5)文末点题,说明今年是自己的本命年。语篇脉络梳理腊月初一:炒年货 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买糖果 鲜明的地春节 过年 增温 挑绒花 方特色(第1段)运河家乡 大年 红 杀牲禽(24段 ) 备食物 浓郁的乡火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 土风味发烧 除夕守岁拜新年本命年忆往事,点题(第5段)重点语段品读1、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米、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

6、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品味】土炕烫得能烙饼;花生、瓜子、玉米花熟了,装在簸箕里;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炒年货是一幅生动的民风民俗风景画,作者在叙说中情致饱满,兴趣盎然,让人感到认识上和情感上的满足,激起会心的微笑。【体会】这一段文字的语言很有表现力,不多几笔就把炒年货的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如除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外,还侧面写炒了

7、很多年货。可以把有关侧面描写的语句找出来,然后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通过读这个语段,我们能感受到过年的喜气。文中写到“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玉米粒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等,都突出了过大年时,人们的忙碌,忙碌之中就把过年的热闹,喜气都表现出来了。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品味】“送灶王爷上天”的民俗描写很容易唤起我们似曾相识的童年记忆,我们感到真切、风趣,我们感到轻松、愉快。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愚昧迷信、落后守旧的行为

8、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中蕴含的人民展望未来,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真诚心愿,而且,这种仪式严肃之中溢满快乐,随意当中饱含正经,它牵连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它积淀了我们的观念和思想,它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俗习惯,它成了我们漂泊不定的现代人的一个心灵情结。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文明怎样进步,也无论我们家在何方,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变的心愿:明天更美好!【体会】“抠”、“抹”、“叮嘱”这三个词,将虔诚的希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3、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品味】此句虽简洁,意蕴却颇深。昔日大年,含

9、义丰富,充满了激烈、纯真、虔诚、企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孤独、欺诈、戒备和失望,回顾起来,似乎老成、世故不见了,身心轻松了,童心复萌了,自然就有了返老还童之感。【体会】用此句作为文章结尾,余味不尽。同时,点题,本命之年忆往事。4、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品味】过年的热闹、欢快,有小贩们的一份功劳。你瞧,刘绍棠笔下的卖糖果的小贩,走街串巷,来往穿梭,使出各自的绝招,诱发大人、小孩的好奇心和购买欲,真是“八

10、仙过海,各显神通”。卖冰糖葫芦的,故弄玄虚,搞“有奖”刺激,惹得人们心急手痒,眼热嘴馋,当然“最甜”的糖葫芦还数“快乐”牌的。卖挂落枣儿的,串枣成圈,围脖而转,边转边吃,边吃边卖。此种吃卖,别致新颖,让人饱眼福,流口水,甜心头,真乃活色生香的流动广告呀!卖糖瓜的,放开喉咙,扯着嗓子,吆喝叫卖,自卖自夸,使你不得不回首侧目,另眼相看。刘绍棠毫发逼真的观察,情趣饱满的叙述和怦然心动的感受让我们体验到了通州运河逢年过节的不一样的风情和不一样的快乐。这些质朴本色,活灵活现的文字也启示我们:观察是一种发现,表达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幸福。【体会】本文段,写了买糖果。卖糖的小贩手段高明,要么以“彩”促销,

11、要么示范引诱,要么大造“声”势。5、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品味】“预热”、“增温”、“红火”、“发烧”这四个词这四个词基本上属同一类型,但逐步升级,程度有异,显得谐调而精确,生动传神地概述出家乡愈来愈浓的过年氛围。【体会】“预热”、“增温”、“红火”、“发烧”,四个词语程度逐步加深,用来表现作者对过年的感受最恰当不过。【对话争鸣】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现在跟几十年前过年的情况相比确实有了不少发展变化。你能将几十年前过年的风俗与现在过年的情形比较一下么?说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提示:过去是自己动手炒年货,炒货类多量

12、大,现在或炒或买,数量不大,随时可得。整体感悟鉴赏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本文写的是京郊运河家乡过年情景,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课文开头说春节最有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作者以二十四节衬托春节,指出尽管“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把春节置于第一节的地位。全文起笔,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也就不能不更加引入注目了。课文以主要的篇幅写了火热的春节景象。作者从春节的名称谈起,指出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开始预热,直至年根。课文按照

13、时间的推移,写了十件事,具体描写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第一件事,炒年货。炒货类多量大;奶奶的炒年货歌伴着玉米粒儿在铁锅里的毕剥毕剥响,可渭情景交融,同时也表明在传统的习俗中寄寓着乡亲父老的许多理想;写“我”“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第二件事,吃腊八粥。腊八粥营养丰富,十分富于情趣。第二件事,买糖果。卖糖果的花样繁多,各具特色。卖糖葫芦的小贩,以“彩”促销,不由得你不去买。第四件事,挑绒花。绒花十分吸引人。大姑娘小媳妇,“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那是怕羞;老太太买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特色鲜明。第五件事,宰牲禽。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杀牲禽的气氛。“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有点同情;肥

14、鸡要被“开刀问斩”,似有点从严宣判,读起来很有情味。第六件事,备食物。无一家例外,糕点只有好差之分,不存在有无问题,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都用起来了。妇女们“忙”,男人们“闲”,大概是由于传统的社会分工,烧煮之类全交给女性了。第七件事,送灶王爷。先明确交代时间,表明非在这个时候不可。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第八件事,换门神。“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写旧习俗用了“换岗”一词,这又是处幽默,寄托着他们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美好愿望。第九件事,除夕守岁。此时的事情多,规矩也多:守岁、吃饺子、放鞭炮、贴对联、磕辞岁头、赏压岁钱这是最高兴也最严肃的时刻,合家团聚享受过去一年的劳动成果,并诚心诚意地祈求未来一年的幸福。第十件事,拜新年。“恭喜,恭喜!”“向喜,同喜!”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凝聚着人们内心的喜悦和祝福。疑难问题探究1、从课文所写的十件事来看,过年为何如此隆重?(1)、一是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一下劳动成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