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635989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年6月 2 前 言为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6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国土部、国开行等部门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管理办法,明确在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范围的地级市,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改革创新举措实、示范作用明显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其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探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2、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经信、国土、国开行山西分行等相关部门,对照国家申报条件认真研究梳理,并报请省政府同意,确定推荐长治市申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振兴2017671号),长治市正式成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有序推进长治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是指导长治市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纲领,是长治各县(市、区)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目 录第一章 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9一、长治基本情况9二、产业转型的基础11(一)着力深化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

3、伐12(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3(三)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14(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15(五)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16(六)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进17第二章 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20一、指导思想20二、基本原则20三、转型路径22四、空间布局23五、建设目标25第三章 重点示范任务29一、改革创新开发区发展,建设山西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先行区29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集聚区32三、强化军民产业和技术合作,建设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35四、创新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4、建设中西部可复制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区38第四章 示范园区和重点园区建设40一、示范园区建设41二、重点园区建设44第五章 主要推进措施46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47二、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48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49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拓展产业转型升级新空间52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53六、推进安全稳定工作,营造产业转型的良好社会环境54第六章 实施保障55一、加强组织领导55二、明确工作责任56三、形成工作合力56四、严格考核督查57附表159附表265 6 第一章 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长

5、治基本情况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河北两省相连。现辖10县、2区、1市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人。由于地处太行山之巅,地势高、离天近,有“与天为党”之说,史称“上党”。长治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开创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先河。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美丽传说均发端于长治。长治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秦置上党郡,南北朝始称潞州,明朝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将潞州升格为潞安府,并增设长治、平顺两县,取“长治久安、平平顺顺”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来。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6、,目前,长治保存有2000多处古建精品,其中元代之前的木构建筑189座,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现有6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长治是资源丰富的黄金宝地。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铝等40余种,其中有开采价值的20余种,尤其是煤炭,总埋藏量约906亿吨,已探明储量294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12%;全市含煤面积85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1%。硅矿探明储量36亿吨,镁矿探明储量18亿吨,且矿藏集中,品质较好,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长治属北方地区的相对富水区,水资源总量22.9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6%,人均占有量为全省的1.5倍。长治

7、是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地处北纬36-37度之间的“黄金人居带”,海拔1000米,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均气温9.7,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被誉为“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和“夏季的无扇之城”。现有森林面积644.4万亩,森林覆盖率30.9%,分别比全国、全省高9.3和12.9个百分点。长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长治长期驻扎,建立了太行、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有各类红色遗迹遗址561处,长治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建

8、国后,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等一批优秀模范人物,长治因此成为太行精神的孕育地。长治是区位优越的交通枢纽。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山西与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联系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地处二广高速和青兰“大十字”高速公路交通枢纽,高速公路直接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太焦、长邯、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与国家大动脉京广、陇海铁路线相连,太焦高铁已开工建设;长治机场目前有直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太原、西安等14条航线。全市已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网络。近年来,长治市相继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9、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中国曲艺名城等2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二、产业转型的基础长治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在山西布局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建国初期的“一五”时期,潞安矿务局、长治钢铁厂、淮海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陆续上马,奠定了全市工业经济基础。“三线”建设时期,随着太行锯条厂、回民化学厂、商业部粮机厂、地质部五四三厂等企业的内迁,逐步形成了长治以煤、焦、冶、电、化工、轻工并举的工业发展局面。改革开放后,长治工业经济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短缺经济的

10、背景下,轻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值一度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先后涌现出了海棠洗衣机、环球自行车、太行缝纫机、海鸥锯条、玫玉香皂等一批享誉全省、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布局的推进,煤炭产业开始在长治经济发展格局中不断壮大,成为支撑长治发展的第一支柱。特别是2003年后,随着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到来,长治煤炭产业发展进入了井喷时期,形成了“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格局。多年来,长治市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煤炭和电力资源,为国家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贡献。但由于过分依赖煤炭等资源开发,发展方式粗放,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

11、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破解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促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2013年国家将长治市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近年来,长治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着力点,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着力深化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全面落实去产能任务,彻底取缔了6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煤矿数量由最高时期的589座减少到目前的11

12、9座,平均单井规模达150万吨以上。电力行业通过发电企业和煤矿相互控股或参股,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从无到有,装机容量达到4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3%。冶金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企业数量由2007年的30余户缩减为5户,目前已无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装备及产能。焦化行业通过兼并重组,产能置换、淘汰落后,由“十二五”初25户企业、焦炉38座,整合为目前的保留焦化主体企业12户、焦炉26座,5.5米以上大机焦产能占比由20%提高到55%。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业,重点推进潞安180万吨煤基合成油、瑞恒60万吨聚氯乙烯、襄矿20万吨乙二醇、潞宝己内

13、酰胺、天脊精蜡等项目建设,煤化工业实现了多基联产,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7.6%。医药产业,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生物制药,实施了康宝基因工程疫苗、太行中药制剂、邦仕得制药等重点项目,生物制药走在全国前沿;装备制造业发挥清华、淮海等驻市大型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煤机装备、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城区城南工业园区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我省第一家国家军民结合型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有机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实现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有

14、效集聚;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小杂粮、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干鲜果、肉驴、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沁县沁州黄、壶关紫团、襄垣林盛果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十二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总计投入7.71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RD)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广“政校(院、所)企联合、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模式,先后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61所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初步建立

15、起48个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基地。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已有3家国家级、18家省级、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院士、博士工作站3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3家。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加快推进“双创”工作。依托长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利用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腾退土地和老厂区老厂房,积极开发双创基地。培育了6家省级众创空间,长治市城区被认定为省级双创基地示范县。(三)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积极推动行政审批“集中、到位”,设立了市政务服务中心,39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入驻中心集中办公,所有审批事项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出台了长治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审联批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送达、一网运行、全程监督”的项目并联审批运行新机制,审批时限缩短为20个工作日。扎实推进金融创新。以“一区一会四平台”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金融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