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5900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季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9 黔之驴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黔之驴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2、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一、课前预习,完成以下作业文体知识、字词句1、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2、黔之驴选自_ ,作者_ _ ,字_代文学家,因是河东人,世称 。因是官至柳州刺史,又称( )。3、唐朝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 好事者 庞然大物 远遁

2、憖憖然 窥 之 虎大骇 稍近益狎跳踉大 阚 以为且噬己也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船载以入 (2) 至则无可用 (3) 放之山下 (4)有好事者 (5) 虎见之 (6)庞然 (7) 蔽林间窥之 (8) 稍出近之 (9) 憖憖然二课堂研讨(一)十分钟时间背诵课文,整体感知(二)课堂师生共研讨,翻译下列句子。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译:_2.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译:_ 3.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译:_ 4.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译:_三课堂巩固1.哪句话说明了运驴的人是个好事者?_2文中介绍了驴来历的句子是:_3老虎对驴的第一印象是:_第二课时【自主

3、学习】一、课前预习,完成以下作业(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虎大骇_(2)远遁_(3)甚恐_(4)以为且噬己也_(5)然往来视之_ _(6)觉无异能者_ _ _ _ _ _ _ _(7)益习其声_ _ (8)终不敢搏_(9)稍近益狎_ _ (10)驴不胜怒_ (11)荡倚冲冒_ _ _ _(12)蹄之_ (13)虎因喜_ (14)计之曰_ (15)技止此耳_ (16)因跳踉大 阚_ _(17)尽其肉_ (18)乃去_(二)思考以下问题以备课上回答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_ _2、仔细阅读写出表明老虎的心理的词语,说说它有什么作用。答:_3、从畏驴到食驴过程中虎的心理变化:

4、_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_技止此耳 。(学生回答)二课堂师生共研讨,(一)齐背第二部分(二)翻译下列句子: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译文:_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译文:_3.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译文:_4.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译文:_5.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译文:_ 6. 因跳踉大 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文:_三综合探讨1、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师生研讨,教师明确答案)答:_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指明学生回答)_四课堂巩固1.写出下面词语的古今意义(1)稍出近之,古义: 今义:(2)技止此耳,古义: 今义:(3)乃

5、去,古义: 今义: 2.解释下列“之”的意思(1)黔之驴 (2)蹄之(3)放之山下 (4)稍出近之(5)计之曰 (6)蔽林间窥之3.在下面句子括号内补出省略的成分(1)有好事者船载( )以入(2) ( )至则无可用(3) ( )放之山下(4) 慭慭然,( )莫相知4.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D. 驴不胜怒蹄之。5.黔之驴这篇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来揭示本文的寓意。(1)从虎的角度:_(2)从驴的角度:_6.下列句子对上下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和驴子的外强中干。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吓倒,而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C.文章对虎略做介绍,却对驴着力描写。D.“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语出自此文。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