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35855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堂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案:第1章-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了解传统的环境观。2理解可持续的发展观。 (重点)3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一种新的环境观阅读教材P10,完成下列问题。1环境观(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2)功能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1)传统环境观:人地对立的观点。(2)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正误判断:(1)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2)在传统的环境观指导下,人类终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3)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提示】(1)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

2、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2)在传统环境观指导下,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迅速蔓延。(3)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应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教材整理2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阅读教材P11P12,完成下列问题。1背景: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困扰之后,不得不严肃地考虑人类发展的道路。2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基本内容:一是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4基本思想:一是鼓励经济增长,二是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5

3、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正误判断:(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现在20世纪初。()(2)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经济的可持续性。()(3)可持续发展实施难度大,我们国家还没有实际行动。()【提示】(1)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可持续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3)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不仅制定了行动计划,而且一批优先项目正在付诸实施。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 一种新的环境观这里是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位于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紧靠着长白山北坡的景区大门。树林里,超

4、过200岁的云杉、红松和冷松高耸着。别墅就掩映在树林中,或者,你也可以按照官方文件里的称呼,把它们叫做“贵宾接待中心”。探讨: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建“贵宾接待中心”易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提示】建“贵宾接待中心”首先砍伐森林资源易造成生态破坏,其次,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探讨:在长白山保护区内建“贵宾接待中心”违背了哪一种环境观?为什么?【提示】违背了新的环境观。在自然保护区内滥砍原始森林建“贵宾接待中心”本身就是不尊重自然;在自然保护区内建“贵宾接待中心”是为少数人提供休闲、娱乐和增加个别部门收入的一种行为,只尊重个人而忽视其对整个人类及其后代影响的一种行为。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

5、环境观的比较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核心思想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行为表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行为结果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第43个“世

6、界地球日”主题)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ABCD(2)材料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对自然的_态度()A依赖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善待自然(3)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_描述的文明时期()ABCD(4)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该观点反映的是哪种

7、人地关系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解析】第(1)题,四段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第(2)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第(3)题,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第(4)题,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培根认为,人是当今的大自然之主,人有驾驭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定胜天的人地思想,在其指导下的人类采取征服自然的态度。【答案】(1)C(2)C(3)A(4)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探讨:该漫画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

8、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漫画说明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人与人、个人与群体间的利益应如何调整?【提示】任何人对待环境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环境,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会限于个人,而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保护环境不仅需要个体和群体的努力,还需要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内涵地位目标生态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

9、会进步相适应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宗教和哲学上的重大课题,在很多宗教的教义当中都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据此完成(1)(2)题。(1)我国有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话,说明了()A名山上自然资源丰富,便于充分利用B佛教徒非常喜爱和爱护大自然C名山上游人多,便于传播佛教D名山风景优美,利于居住(2)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儒家思想著述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思想反映了()A对自然界采取消极态度 B满足于利用自然的原始状态C对大自然既利用又保护的观点D过分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解析】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且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

10、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佛教和儒家都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答案】(1)B(2)C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一种新的环境观1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B发展生态农业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D人均收入减少E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F环境退化G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H提高环境质量(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4)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相吻合()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B改造自然

11、求发展的观点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D人定胜天的观点【解析】传统的环境观对于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往往被忽视。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将其开垦为耕地,会导致环境退化、贫困等恶性循环。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林牧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答案】(1)左边上为D,下边自左向右为G、F、A,右边上为B,下边自左向右为H、E、C(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环境方式(4)C对点训练2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23题。

12、2下图中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占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3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荒漠化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解析】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3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答案】2. D3.B我我还有这些不足:(1)(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