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56415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歌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歌词三首 【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品读赏析歌词饱含深情的语言。3.感受歌词中表达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基本字词梦萦 烙上 炊烟 抽穗 梳妆狂澜 高山之巅 澎湃 屏障我的中国心一、导入,听歌曲,说感受。 二、真情诵读现在请大家打开书,集体诵读一下这篇歌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重缓急。三、入境品析1.介绍这首歌的影响力?1984年,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我的中国心。一经演唱,立即广为流传。为什么这首歌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所有中国人的共鸣呢?2.这种强烈、真挚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

2、来的呢?大家能不能说一说这篇歌词的哪些词句打动了你,引起了你的共鸣?3.“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指代的是什么?4.歌词中,反复在吟唱着“中国心”这几个字,这就是这篇歌词的主题词,那么大家能不能在“中国心”之前加点修饰词,说说这是颗怎样的“中国心”?5、结合所学和所知,列举优秀代表人物,感受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心四、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可以看出,这篇歌词语言平实,感情强烈而真挚,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背景介绍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饱经磨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天灾人祸都给新中国以沉重的打击,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

3、革制定了美好蓝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到处呈现一番生气勃勃的景象,由此开始,我们国家开始焕发了活力。为了反映农村这一深刻变化,1982年,作曲家施光南与词作家晓光一起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用以表达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赞颂与对未来的希冀。二、诵读歌词,把握情感基调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朗读歌词?三、设计提问,整体感知1.“希望的田野”指什么?2.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块土地充满了希望?请概括说明。四、品味赏析,揣摩歌词特色1.在希望的田野上三段歌词的末两句句式相同,但用词略有变化,研究

4、研究这些变化有什么含义。2这篇歌词结构严谨,形式整齐。除此之外,这首歌词还有很多地方富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说说歌词的可取之处。(五、拓展写作请根据现在的时代特征,写一篇新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来赞美一下现在高速发展的祖国黄河颂一、背景黄河总是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提到黄河,我们膜拜她、礼赞她、吟咏她。奔腾浩荡、滔滔东流的黄河水一定触动你的情思,你能想到些什么呢?二、咬文嚼字1.请学生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全诗,将自己认为应该读出的语气、停顿、重音批注到书上。读完后,再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学生之间相互做出评价。2教师根据学生的诵读体验适时进行引导,在读中品,在品中读。3全班起立齐读。三、合作探究1、把握结构:全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二层三个比喻:第三层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样的作用?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四,小结这首诗是写于 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力的 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 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