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5619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季版)甘肃省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3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学法指导诵读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感情诗歌的意境及主旨。知识准备预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备课组补 充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2、搜集作者相关情况。任务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检查预

2、习(温故知新)四、学习次北固山下1朗读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作家作品简介。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3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客路

3、”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颔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

4、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4.背诵。拓展延伸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达标检测次北固山下作者_,_人,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的意思,本诗属_言_诗。学习小结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作业布置1.识记笔记。2.完成练习册习题。3背诵、默写古诗。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