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5569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保健试题之名词解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解1、*职业性有害因素:或生产性有害因素,凡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职业性因素。2、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已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狭义指法定职业病3、*工作有关疾病:为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一直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一般抵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和)现患的疾病病情加重等。4、工伤又称职业性外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

2、的突发性意外损伤。5、职业健康监护:是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6、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具有刺激性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7、窒息性气体:是指阻碍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利用,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类有害气体。8、粉尘沉着症:在职业活动中大量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沉积于肺组织后,所引起的以细胞增生为主的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网织纤维增生,肥泡完整。9、:是指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分类: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粉尘(最多见)10、尘肺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

3、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1、*营养素:nutrients是指机体为维持生存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所必需的来自外界的以食物形式摄入的化学物质,包括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水、维生素12、*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 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EAR RNI AI UL)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推荐摄入量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13、必需氨基酸:是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适应机体的需要,而必需从食物中直接获取。14、限制

4、性氨基酸:食物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对含量较低,限制了其他氨基酸的利用,造成了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15、*基础代谢BM: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指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h,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热能消耗。此时热能仅限于维持体温、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等基本的生命活动。16、*血糖指数GI: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葡萄糖或面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GI高(70)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血糖波动大;GI低(55)的食物,胃肠停留时间长,吸收慢,血糖波动小17、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

5、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18、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在洁净的大气中混入了一种或数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的正常组分或性状发生改变对居民健康和生活卫生条件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19、二次污染: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能参与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理化性状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也成为次级污染物。20、*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

6、所致。(成分:臭氧、醛类、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等)21、水体污染:是指人为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到江河、湖海、水库和地下水中,排放的量和速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底泥的理化特性、生物特性和组成发生改变,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间接危害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2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化学性地方病,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23、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水体中的细小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有些带有电荷相互排斥,难于自然下沉,需要加入混凝剂才能使其形成较大的颗粒而下沉,这一过程称为混凝沉

7、淀。24、*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2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26、因公害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27、*半数致死剂量 LD50 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值就越小。*阈值(阈剂量)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28、流

8、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9、*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30、*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有很多临床症状相同的病人出现。3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或其他手段,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有缺陷者。诊断:不同于筛检,后者是将病人或可疑病人与

9、无病者区别开来,而诊断是进一步将病人和可疑有病而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因此诊断对指导治疗有决定性意义。32、*灵敏度: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得判断为患者的能力。又称真阳性率(%)=a/(a+c)*100%*特异度:是将实际未患某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非患者的能力。又称真阴性率(%)=d/(b+d)*100%33、*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行为的一种倾向,这与他们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疗效产生正向效应的影响。34、*偏倚:是指不正确地选择了研究对象,使研究开始时,两组研究对象就存在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因

10、而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产生差异。35、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个体差异。36、变异系数CV:若比较两样本的变异度,则因单位不同或平均数不同,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这时要构造一个不代单位,不受平均数大小影响的变异数,这就是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均数之比。37、*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将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一般认为P0.05为小概率事件。38、*正态分布:是一种特殊的频数分布,它的高峰位于中央,两端永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39、*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正常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指标的被动范围,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的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常用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95%-1.960 99%-2.5840、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环境-人群-健康模式,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卫生干预等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41、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0)表示,指在20培养五天1L水样中溶解氧减少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