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5071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捕蛇者说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不少古文,能够在参照注释的基础上翻译课文,理清文义。但本文篇幅比较长,学生的学习有些难度。【学习内容分析】参照注释,掌握重点,翻译课文。【学习目标】1、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难点预测】重点: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意义和用法难点:翻译课文【知识链接】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2、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2、能熟练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三次,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简介:捕蛇者说作者是 (朝代)的

3、文学家 ,字 ,河东人,世称 。代表作品有 、 、 等2、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啮人( ) 腊之( ) 挛踠( ) 瘘( ) 疠( )招募( ) 当其租也( ) 嗣( ) 几死者数以( )( )莅事者( ) 更若役( ) 日蹙( ) 殚其地之出( ) 转徙( ) 顿踣( ) 曩( ) 叫嚣( ) 隳突( ) 恂恂( )视其缶( )3、再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4、三读课文,结合注释,勾画重点文言字词,并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通假字非死则徙尔 尔: 通耳,罢了,助词,表感叹语气。谨食之 食:通饲,小心地喂养它。(2)词类活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名词作动词,把肉晾

4、干(岁)赋其二 名词作状语,每年岁(赋)其二 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君将哀而(生)之乎 形容词作动词,使活下来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殚其地之(出) 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收成竭其庐之(入) 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存粮(时)而献焉 名词作状语,到(规定献蛇)的时候(3)解释加点词语:(1)以啮人 (2)得而惜之 (3)太医以王命聚之(4)当其租入 (5)吾祖死于是 (6)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7)貌若甚戚 (8)余悲之 (9)更若役(10)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已 (11)而乡邻之生日蹙(1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3)号呼而转徙(1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抽查2-3位学

5、生,看看谁掌握得快5、试译全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组内解决6、学生练习7、个人独立自学后,小组内个人展示、交流。8、全班展示:学生口头翻译,学生自由更正,教师巡视,师生评价。9、齐声翻译课文【整理学案】作者文言字词翻译课文【达标测评】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2、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3、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4、 君将哀而生之乎?5、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6、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在,则弛然而卧。7、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教与学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