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2(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34373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运用2(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言运用2(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言运用2(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言运用2(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运用2(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运用2(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语音1.答案:A(A zh y zhu B yng/yn pn bi C m/mu jio qi D l ni/n y )2.D3.B. A校(jio)对:核对是否符合标准 C莞(wn)尔:形容微笑 D刹(ch)那:极短的时间;瞬间4.C 5.B6.C 7.D 8.D9.A.B. 河畔pn 栖息qC. 发酵jio D.正月zhng10.A.错误之处在于:B项中“省”应读“xng”,C项中“奋而辞职”应为“愤而辞职”,D项中“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捡”,指从地上拾起来,而“拣”则是挑选。同时“琅琅上口”的“琅”也应念“lng”。二、字形1.C. 难度不大,语

2、料都是常见词语,错别字多为“经典”别字。A项“独挡一面”中的“挡”应为“当”,B项“合盘托出”中的“合”应为“和”,D项“膨涨”中的“涨”应为“胀”。2.B(红字为错别字,正确的分别为:罗 诵 炼)3.A4.C. A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家具: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百废待新(兴):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B翔实:详细而确实。也作详实。 瞭望:登高望远;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暴燥(躁):遇事急躁,容易发怒。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C肖像: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照片(多指没有

3、风景风景陪衬的大幅相片)。赢(羸)弱:瘦弱。修葺:修缮。一愁(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D迁徙:迁移。戳穿:刺穿;说破;揭穿。针砭: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经失传。“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如愿以尝(偿):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5.D 6.C.解析:本题考察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A中娇健应为矫健,B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改为慧,D中磬竹难书中的磬应为罄。7.A8.A 9.C 急功近利三、正确使用词语1.A. A“粉墨登场”:本来意思是指画好了妆,上台演戏。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

4、登上了政治舞台。该题的出错率估计会高,主要是对“粉墨登场”这个多义成语的理解,从考试的角度看,这个题目有点偏。 B“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 C“完美无缺”:美好而完备,没有任何缺点或不足。 D“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2.A(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3.D4.A. 质疑:动词,提出疑问:质疑问难。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不容置疑,无可置疑。兴味:一时性的兴趣,一时产生的兴趣。趣味:持续时间长的兴趣,爱好。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

5、同,一般指结果,贬义词居多。5.D. A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含褒义。此题用错成语很显然。B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用于指消极方面的事。C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用于描写人的感情。此处应作“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D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6.B 7.A 8.B. 解析:本题考察了成语方面的知识。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

6、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9.C10.B 11.D12.D13.D.饶有兴味:很有兴味。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14.D.“质对”是对证、对质之意,并不符合第一个句子的句意,而“质询”是质疑询问之意,符合句意。“协约”是协商订立条约,词义较重,多用于国与国之间的重大条约,“协议”指“共同计议、协商”或“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

7、件”,第二个句子应用“协议”。“不日”是几天之间、近几天的意思。而“翌日”是指第二天,如促织中的“翼(翌)日进宰”一句。世界各地的校友不会是第二天同时出发,故应选用“不日”。点评:词语的选用既要注意词义的区别,更要结合句意,这是词语选用题的解题关键。同时试题在例句的选择上也重视了生活的实用性,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15.D.“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又可说成“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意思是好像外面来的人都会办事,都是人才,能力都很强,用在此句中显然不合适。“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C项褒贬误用,“推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是个贬义词

8、。D项“马尾巴串豆腐”是歇后语指“别提了”或“提不起来”,一般指没有能力,水平不行,不值得提起等。四、语病题1.A.B项自相矛盾,江苏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C“由于”滥用。D项语序不当,“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2.D(A语意重复累赘,去掉“比较合适”; B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C 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3.B4.D. A“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支持”是指给以鼓

9、励或赞助。“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B“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平均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C“低一倍多”语病题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语病。5C6.A.解析:B中缺少语句成分,C中语序不当,D中主谓不当。7.D8.D9.B10.C11.C12.D 13.A. B项错误在于词语的顺序,改成“它具有指纹识别的功能,(同时)由于使用太阳能电池,能耗较低,并且有光即可

10、充电”比较合理。C项错误在于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没有相响应的词语,可在句子最后加上“的良好心愿”等词语。D项是结构混乱,既可说“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也可说“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看”,还可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三种说法选一即可。五、语言运用1.C. 排序的关键是首句的确定,该题的首句较容易确定,应为,倒是第二句的衔接较难,很多考生很容易受到迷惑选了,导致答案错误。其实与句应该是解说关系。2.A 解析:考察对语境的体会。时而在水上遨游对应时而在岸上嬉戏,则排除B,C。然后根据语境得第五句和第二句搭配,故选A。3.B4.B. A项中的“花甲”表明适用于六十岁寿辰。B项中的“古稀”则指人生七十岁,“诲人无倦”表明是指“老师”,最符合题意。C项是没有表示年龄的词语,但“音容宛在”则说明这是一对挽联,适用于纪念已经去世的人。D项中“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则表明是从教七十年,而非指年龄七十岁。点评:这道题目重在测试学生对最基本古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在多年未考古文化常识之后今年再次涉及,实出意外,但却能体现语文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5.C.A项句应为“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B项句应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D项句应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