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4364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设计人 授课人学生姓名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班级审核人课题学习目标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学法概述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3.小组合作总结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段学习内容达成目标建议使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巩固练习学段测评自我评价第一学段阅读课文,划出新词,并思考词义。识记本文中的生字词抄写到预习本上,疑难字词用双色笔记;25分钟练习册p1.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将难点字词摘录在下面 并识记.解释:训诫 嶙峋 纳罕 小心翼翼 啜泣优良合格不合格 第二学段1.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内容。2.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求: A.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B.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C.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 感情。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20分钟组织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质疑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

3、疑,讨论交流。 第三学段品味文章语言(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能说出文中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主题,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15分钟 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让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 思考题:(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第四学段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2.读最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

4、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25分钟体验与反思(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完成练习册P53页4题5题. 2、拓展延伸(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归纳与梳理多角度阅读信念的力量。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

5、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音乐

6、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家长们都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

7、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这个教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听说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阅读指导:从“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从“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提示了适宜的教子方略。从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导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