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29171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洁净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空气调节是指在一特定空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流动速度以及洁净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在工程中,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供暖或降温;只保持内部环境有害物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工业通风。 空气洁净技术的目的,是在满足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前提下,将空气介质中的悬浮微粒除掉,并且使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v 分 散 相: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分散介质:气体介质(如空气)气 溶 胶:含有分散相的空气介质气溶胶是一种分散体系。微粒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按微粒的形成方式分 1.分散性微粒 固体或液体物质在分裂、破碎、气流、振荡等作用下变成

2、悬浮状态而形成。 2. 凝集性微粒 通过燃烧、升华和蒸汽凝结以及气体反应而形成。 二、按微粒的来源分 1.有机性微粒 如:植物纤维、动物毛、发、角质、皮屑、 化学染料和塑料等; 2.无机性微粒 如:金属尘粒、矿物尘粒和建材尘粒; 3.生物微粒 如:各种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和病毒等;三、按微粒的大小分 气溶胶的微粒范围从10-7cm到10-1cm中,随着微粒大小的变化,它的物理性质和规律都将发生变化。1.可见微粒 微粒直径 d10m 2.显微微粒 d=0.2510m,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看见。3.超显微微粒 d0.25m,在超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见。四、微粒的通俗分类1.灰尘 包括所有固态分

3、散性微粒。这类微粒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重力、扩散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是空气洁净技术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微粒;2.烟 包括所有固态凝集性微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集作用而产生的微粒。还有从液态粒子过渡到结晶粒子而产生的微粒;一般情况下,微粒大小为d0.5m以下。在空气中主要呈布朗运动,有相当强的扩散能力,在空气中很难沉降。3.雾 包括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和液态凝集微粒。微粒大小因生成状态而异,介于0.1 10m之间;4.烟雾 包括所有液态和固态微粒。既含有分散性微粒又含有凝集性微粒。微粒大小从十分之几微米到几十微米。2-2 微粒大小的量度一、粒径 微粒的大小通常以粒径表示。但是微粒特别是灰尘粒子并不都

4、具有规则的外形。因此,通常所称微粒的“粒径”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微粒直径。 “粒径”的意义通常是指通过微粒内部的某一个长度因次。 常用的粒径有:定方向切线径、投影最大线距、当量直径、沉降直径等。 二、平均粒径 在一群微粒中,如果微粒大小的尺寸集中而为单一尺寸或接近某一尺寸,这种微粒称为单分散相微粒,其集中度最高。如果微粒大小尺寸分散,这种微粒称为多分散相微粒,其集中度低。第三章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大气尘大气尘是空气净化的直接处理对象,所谓大气尘是指大气中的悬浮微粒。既包含固体微粒也包含液体微粒的多分散气溶胶。 大气尘的粒径一般小于10m。31 大气尘的发生源及组成一、自然发生源和人为发生源 1.自然

5、发生源如:海风带入空气中的海盐微粒、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植物花粉等; 2.人为发生源 在人为发生源中,近代工业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占主要地位。如燃煤、燃油产生的灰分、SO2、烟雾等。二、大气尘的组成 无机性非金属微粒金属微粒有机性微粒 一、大气尘浓度 1.计数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尘粒个数表示,记作粒升。 2. 计重浓度(质量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尘粒质量表示,记作mg /m3 。3. 沉降浓度 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自然沉降下来的尘粒个数或重量表示 (粒/cm2 h 或 吨/km2月)。4. 粒径颗粒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某一粒径范围内的灰尘颗粒数 (粒/m3或粒/L)。从环境

6、卫生角度,大气尘的浓度均采用计重浓度辅助以沉降浓度。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区分了飘尘(指10m以下的微粒)浓度和总悬浮微粒(T.S.P,指100m以下的微粒)浓度,并规定飘尘浓度为参考指标。把级别划分为三级:一级标准 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 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 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该标准规定,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为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城市规

7、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为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在空气洁净技术中,最常用的是以d0.5m的微粒数量为准的计数浓度。以最干净的同温层(距地表10km)来说,这样的微粒约有20粒/升。二、影响大气尘浓度和分布的因素 1. 风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中大气尘发生源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点(烟囱等排放装置)、线(机动车密集的道路)和面(工业区),而起传播污染作用的主要是风。就大部分情况来说,由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浓度与总排放量成正比,而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污染风频对于洁净室在总图上的位置有

8、着重要意义。当只有一个主要盛行风向时,洁净室或洁净区要尽量布置在盛行风的上风侧;当有两个盛行风时,则应布置在一侧 。图3-1 根据污染风频确定洁净室位置例一 污染区域:锅炉房、煤场、建筑工地、排放污染物的车间等 一般区域:生产车间、办公室、休息室等2. 湿度的影响广义的大气尘包括固态微粒和液态微粒两部分。而粒径从0.1m直至0.001m之间的微粒虽也属于永久大气尘的范围,但是被专门叫做凝结核。 凝结核包括: (1)溶解性凝结核:吸水性很强且能溶于水。如氯化钠、硫酸盐等; (2)吸湿性凝结核:不溶于水但能被水湿润。如土壤粒子、矿石粒子、烟灰粒子等。硫酸盐一类溶解性凝结核的产生量,主要是在水汽参与

9、下由SO2到硫酸雾的形成多少所决定。所以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即绝对湿度是影响这类微粒数量的重要因素。溶解性凝结核吸湿后开始溶解为溶液,并使自身不断增大。对于非溶解性凝结核,水汽在其上凝结主要取决于表面过饱和度 (Er mE)/E Er m液滴上的饱和水汽压 E 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凝结核越大,发生凝结时所要求的表面过饱和度越小。即允许E越大,也就是空气的相对湿度可以越小。反之,相对湿度越大,则可使更小的凝结核吸湿增大。 因此,认为只有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是影响大气尘浓度的因素是不全面的。结 论 绝对湿度主要影响溶解性凝结核初始的吸湿,而凝结核进一步的溶解和增大(后者包括非溶解性凝结核)则主要取决于相对

10、湿度。由于计数测尘仪器一般都有一个粒径下限,当凝结核吸湿而增大以后,使大量小的不可测的微粒超过这一下限而进入到可测的范围,这就不仅使测得的大气尘计数浓度升高,而且小微粒的比重也变大了。因此早晨的湿度较高时其大气尘浓度较高。3. 高度的影响离地面高度不同,对所测大气尘浓度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是离地515米处的含尘浓度受地面影响较小,较稳定。4.绿化的影响 41 概 述 为保证产品生产环境或其他用途的洁净室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要采取多种综合技术措施才能达到要求。这些综合技术措施包括: 采用产生污染物少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采用必要的隔离和负压措施防止污染物向外扩散; 采用产尘少、不易滋生微生物的室内

11、装修材料及工器具; 减少人员及物料带入室内的污染物质; 维持生产环境相对于室外或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低的邻室有一定的正压,防止污染物通过门窗缝隙、孔洞侵入室内;除上述各种技术措施外,为使生产环境或洁净室环境控制在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还需向室内送入足够量的经过处理的清洁空气,以替代或稀释室内被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污染后的空气。通常所指的空气污染物质主要有以下三类: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液体粒子(包含附着在粒子上的分子污染物) 霉菌、细菌等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 各种对人体或生产产品有害的气体。 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不同,采用相应的净化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污 染 物 类 别主 要

12、净 化 方 法悬浮微粒过滤法、洗涤分离法、静电沉积法、重力沉降法、离心力和惯性力分离法细菌等微生物过滤法、紫外线杀菌法、消毒剂喷雾法、加热灭菌法、臭氧杀菌法、焚烧法有害气体、化学污染物吸附法、吸收法、过滤法、焚烧法、催化氧化法目前洁净室对空气的净化方法,最主要、最广泛的方式是空气过滤法。送入洁净室的洁净空气,依靠在送风系统各部位设置不同性能的空气过滤器,除去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洁净室,在送风系统中可考虑增设各种类型的化学过滤器、吸附过滤器、吸收装置等。要把固态或液态微粒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 机械分离: 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2.

13、静电分离:单级静电除尘器、双级静电除尘器 3.洗涤分离:喷雾洗涤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文氏管除尘器 4.过滤分离:填充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从空气洁净技术以净化空气为主要目的来看,主要采用带有阻隔性质的过滤分离装置来清除气流中的微粒。其次也常采用电力分离的办法。阻隔性质的微粒过滤器按微粒被捕集的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 1. 表面过滤器 2. 深层过滤器 (1)高填充率(低空隙率) (2)低填充率(高空隙率)表面过滤器微粒的捕集发生在表面和层内。填充率以表示:高填充率(0.2)深层过滤器 低填充率(0.2)深层过滤器过滤器中的基本过滤过程通常人们把微粒的过滤过程划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称为稳定阶段。第二阶

14、段称为不稳定阶段。二、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在纤维过滤器的第一阶段过滤过程中,捕集微粒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 拦截效应 在纤维层内纤维错综排列,形成无数网格,当某一尺寸的微粒沿着气流流线刚好运动到纤维表面附近时,假使从流线(也是微粒的中心线)到纤维表面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微粒半径(1f+p),微粒就在纤维表面被拦截而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为拦截效应。筛子效应也属于拦截效应。 但是,拦截效应或筛子效应不是纤维过滤器中过滤微粒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效应,更不能把纤维过滤器象筛子一样看待。筛子仅仅筛去尺寸大于其孔径的微粒,而在纤维过滤器中,并不是小于纤维网格网眼的微粒都能穿透过去。最容易穿透的是某一定大小的微粒。微粒也并不都是在纤维层表面被筛分沉积。 2. 惯性效应 由于纤维排列复杂,所以气流在纤维层内穿过时,其流线要屡经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