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8978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黄石高一检测)“药祖”神农(右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D)A创制并推广铁犁B使用大镰收获C推广牛耕技术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相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说的“帝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创制耒耜,教民耕作,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铁犁在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出现,排除;B项错误,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大镰(铁农具范畴),排除;C项错误,推广牛

2、耕技术是在汉代,排除。故选D项。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故本题选择A项。3(2019威海高一期中)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B)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朝时,人们在种植作物时已知道应对旱灾、进行施肥和灌溉,B项较为全面。故

3、选B项。4(2019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并被长期沿用,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5(2019安阳高一检测)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D)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解析由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说明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故选D项。A项的“开始”错误。“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于汉朝时期,排除B

4、项。材料的主旨是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不是“土地私有”,C项错误。6(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古代农业的耕犁技术的完善。A项是耒;B项是耦犁;C项是直辕犁;D项是曲辕犁。故选D项。7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B)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解析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故答案为B项。8(2019长沙高一下学期期中)曹魏时出

5、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C)A曲辕犁B水排 C翻车D筒车解析翻车是曹魏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有脚踏与手摇两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9唐朝法律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C)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耕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宋对宰杀耕牛的规定是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

6、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10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D)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解析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变为个体农耕,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

7、用。”材料二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唐六典卷七:“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唐六典卷二十三:“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坏决,则下于所由,而后修之。每渠及斗门置长各一人。”材料三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共计前期1120165415422273163后期1372316134943101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

8、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解析本问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注意两个时期各举一例。答案战国: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汉代:修建了“井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农业灌溉工具的创制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三国、唐宋、明清时期人们是怎样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三国:翻车。唐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解析紧扣材料分析归纳

9、要点。答案原因:唐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约占全数的3/5;唐后期约占2/5。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解析从水利工程兴修与农业发展、政治的关系等角度理解。答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内商业和城市

10、的繁荣;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统一。12(2019湖南雅礼中学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答案经济形式: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解析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答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